日期:2018/3/17(Day2)
今日行程路線:
上午:Grand Hotel Temizel(Ayvalik/Balikesir Province)->[席林杰];(搭乘遊覽車,約4 hrs)
下午:席林杰->[以弗所];(搭乘遊覽車,約20 mins)
今天上午的行程,是前往以製造水果酒聞名的小鎮席林杰(Sirince)品酒及用餐,因為路途遙遠,導遊特別安排在休息站讓大家下車活動一下,我們也因此享用了在土耳其的第一杯土耳其紅茶。
在這裡,土耳其紅茶都裝在可愛的倒鐘型小玻璃杯中,濃郁香醇,喜愛紅茶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席林杰位在塞爾丘克(Selcuk)東邊約8 km,在前往這座小山城的路上,除了滿山的橄欖樹外,還會看到許多漂亮但卻已荒廢的小洋房,經過導遊的解說後,才道這個景色宜人的小山城卻有個令人感傷的過往。
1923年希土戰爭結束,土耳其和協約國在瑞士洛桑簽訂了洛桑條約,除了確立土耳其共和國的領土外,也規定了希臘和土耳其部份的人民交換,這些被迫交換的人民,不是因為語言的隔閡或種族的不同,而是因為宗教信仰的差異!因此一條約受影響的人數達160萬人(包括120餘萬在土耳其的希臘人(東正教徒),以及約40萬在希臘的土耳其人(穆斯林),這些人大多是原本該國的公民,只因為宗教信仰的差異,被迫驅逐而成為難民...),席林杰這些廢棄的漂亮小屋正擁有了這段令人感傷的歷史(有關人民互換的歷史可參閱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Population_exchange_between_Greece_and_Turkey)。
席林杰的山城風光
我們今天用餐(午餐)的餐廳隱身在石砌古宅內,雅緻的裝潢襯托出山城小鎮的恬靜。在餐廳的地下室還有一個小吧台,用餐前,先來小吧台品嚐一下席林杰出名的水果酒。
午餐過後,繼續驅車前往知名古城~以弗所(Ephesus),來進行一趟穿越時空的古蹟巡禮。
傳說以弗所是由亞馬遜族(Amazons)所建,在希臘神話中,亞馬遜族是住在安納托利亞的一支女戰士族,她們在特洛伊戰爭中與特洛伊並肩作戰對抗希臘人(有沒有覺得"亞馬遜族"有點熟悉的感覺?沒錯,神力女超人就是她們的族人!)
在古希臘時代(西元前10世紀)以弗所城就已經存在,到了羅馬共和國時期,以弗所更成為亞洲第一和最大的大都會,人口規模達40~50萬之多;其後因為港口持續淤積及阿拉伯人的連番侵襲,最後在15世紀時沒落。
在宗教上,以弗所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中心,耶穌的門徒保羅在此傳教,並先後完成"哥林多書"和"以弗所書";以弗所教會,也是新約聖經"啟示錄"中所提到的亞細亞7個教會之一。
讓我們拿著平面圖,開始今天的古城巡禮吧!
以弗所平面圖(摘自"土耳其經典之旅",我們進入的入口如圖上紅色箭頭所標示)。
由入口直行到底就是港口大道(Harbour/The Arcadiane),向左轉後可以看到以弗所遺跡中最壯麗的大劇場(The Theatre)。
現存的大劇場是西元1世紀時由羅馬人修建而成,其規模可容納約24,000名觀眾(以弗所當時的人口數為25萬人),劇場同時也作為民眾集會的場所使用。
劇場前方的 道路為大理石街(Marble Street/The Marble Road),大理石街的右側是當時最熱閙的大市集,如今只剩下一片頹圮的石柱。
大理石街的石板上,有一處刻有一個腳印,腳印的右手邊畫著一個女人頭像,左上方有一顆愛心和一個代表金錢的圓形符號,據說這是當時紅燈區的指標,"如果你的腳比石板上的腳印還大,你可以帶著錢向前走,會有愛你的女人在前方等著你"。
(跟義大利龐貝的妓院指標(陽具雕刻)比較起來,以弗所的似乎含蓄且有趣呢)
塞爾瑟斯圖書館(The Celsus Library)位於大理石街路底的右側,現有的建物正面是在1970年代重新修復的樣貌。
圖書館原建於西元135年,為兩層樓的建築,大廳面向東方以充分運用早晨的陽光。館藏達12,000卷書,是當時亞細亞的第二大圖書館;圖書館是以曾擔任亞細亞省長的塞爾瑟斯(Gaius Julius Celsus Polemaeanus)來命名,他的遺體也下葬於此,這在當時是種莫大的榮耀。
不過據說圖書館內有通道可直達妓院,原來在古代,男人想要去風流一下,就跟老婆報備"去圖書館"(好神奇的大絕!)
離開圖書館,順著參觀動線往上坡走,這條道路就是克里特斯街(The Curetes Street),這裡可是當時的豪宅區和商店街呢。
(字數已滿,請接http://francis8.pixnet.net/blog/post/16878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