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期:2018/3/23(Day8)

今日行程路線:

上午:卡帕多奇亞->伊斯坦堡;(土耳其航空,1.5 hrs)

下午:參觀[古羅馬賽馬場遺址][地下水宮殿][聖索菲亞大教堂]

  在連續3天的卡帕多奇亞探奇後,我們今天終於要離開這片魔幻地景,前往距此超過700km遠、橫跨歐、亞兩洲的大都市~伊斯坦堡。因為旅途遙遠,我們特別選擇以搭機的方式前往,節省寶貴的時間和體力繼續遊玩。

  在沒來過土耳其之前,對它最有印象的應該就是伊斯坦堡了。這個世界上唯一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城市,在西元前660年建城時名為"拜占庭",到了西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帝國定都於此時開始被稱為"君士坦丁堡"(或"新羅馬",但此一名稱並不常用);到了鄂圖曼帝國時期才開始稱為伊斯坦堡。

  在宗教上,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帝國定都於此後,君士坦丁堡遂成為基督教的中心,許多教堂陸續建成,包括在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期間所建造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其在建成後千年內均為世界第一大教堂)。到14世紀中期,鄂圖曼土耳其蘇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並宣告其為鄂圖曼帝國首都,將聖菲亞大教堂改為帝國清真寺,至此,君士坦丁堡又從基督教中心轉變為伊斯蘭文化的代表。

  在地理位置上,伊斯坦堡位於土耳其的西北部,控制由黑海進入馬爾馬拉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自古至今在經貿及戰略位置都相當重要;也因此將這個城市一分為二,成為世界上唯一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城市。

  午餐後,背起背包,就要展開土耳其之旅的最後一站~暢遊伊斯坦堡囉!

  首先來到的是古羅馬賽馬場的遺址。如前所述,在此城還名為"拜占庭"的年代,第一座賽馬場便已建成;到了羅馬帝國定都於此後,君士坦丁大帝大規模擴建城市,並修復賽馬場。據估計當時賽馬場的規模長約450m,寬約130m,可容納10萬名觀眾。在賽馬場的北端原本有座四馬雙輪戰車的雕像,但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雕像中的四尊鎏金銅馬遭洗劫運往威尼斯,安置於聖馬可大教堂的正面露台上。現今的遺址已經看不到任何與賽馬場相關的遺跡。

步行至蘇丹艾哈邁德廣場(即賽馬場遺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典簡樸的馬爾馬拉大學(位居廣場西南方)

馬爾馬拉大學(At Meydani,2018%2F3%2F23)

  在蘇丹艾哈邁德廣場的南端矗立著一座高32m,以石塊堆砌而成的方尖碑~[牆柱]。牆柱的建造日期已不可考,在西元10世紀時,君士坦丁七世下令將其修復,故又稱君士坦丁方尖碑,當時方尖碑的外表還裝飾著鍍金銅牌,但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遭洗劫一空。

牆柱(Örme Dikilitaş)(於賽馬場(At Meydani))

  往北走一點,有一截銅綠色、螺旋向上的短柱由地下伸出,被稱為[蛇柱(Serpent Column)]。蛇柱原本位於希臘德爾菲阿波羅神廟的普拉提亞三腳祭壇,其頂端為由三個蛇頭所支撐的金碗,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將其移至賽馬場。金碗及蛇頭分別於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及十七世紀時被盜或被破壞,目前的蛇柱,就是德爾菲三腳祭壇僅存的下部。

蛇柱(Burmalı Sütun,前方)和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Theodosius Dikilitaşı)

蛇柱及後方的[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

 

  由蛇柱再往北又有一座方尖碑,這座方尖碑大約是在西元前1490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時,便豎立在埃及盧克索(古稱底比斯(Thebes))的卡奈克神廟,狄奧多西大帝於西元390年埃及購買此一方尖碑,將其切割為三塊運回君士坦丁堡並安置於賽馬場。方尖碑的四面都還保有著埃及的象形文字。

  在賽馬場的最北端有一座新拜占庭式的八角涼亭噴泉,這座噴泉([德國噴泉])是在西元1900年由德國政府出資興建,做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於1898年訪問伊斯坦堡致贈給蘇丹的禮物。

German Fountain(噴泉亭),是由日耳曼皇帝威廉二世送給蘇丹的禮物

離開賽馬場繼續向北走,遇到一條有電車軌道的路(Yerebatan Cd.)之後向左轉,地下水宮殿就在左手邊不遠處了。

  [地下水宮殿]其實是個長140m,寬70m的地下蓄水池,可容納10萬噸水。其頂版是由12行、每行28支高9m的石柱,支撐著自上經由拱型向下傳遞至石柱的重量。地下水宮殿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興建,在西元532年(尼卡暴動)後再由查士丁尼大帝重修及擴建;其後又歷經多次的整修,到1987年後才開放供遊客參觀。

地下水宮殿(Yerebatan Sarnici),其實是古羅馬時代的蓄水池

這些石柱主要是由附近的一些古建築拆解而來,像這支"淚柱",柱身上的花紋其實是樹紋及孔雀眼的紋路,它可能是羅馬帝國時代,自伊斯坦堡貝亞濟區(Beyazit)的一處集會廣場所取來的。

淚柱,柱身上的花紋其實是樹紋及孔雀眼的紋路,可能是羅馬帝國時代,自伊斯坦堡貝亞濟區(Beyazit)的一處集會廣場取來的

  在地下水宮殿的西北方,還有兩支石柱柱底是以蛇髮女妖梅杜莎的頭像來作為支撐,其中一個頭像是上下顛倒放置,另一個是側置,我們參觀當日因為適逄諸多學校校外教學,排隊人潮擁擠只得作罷,大家如果來到這裡可千萬別錯過啊!

  地下水宮殿因其神祕、壯觀,近年來吸引許多電影來此取景,包括我很喜歡的"達文西密碼"的作者丹.布朗的蘭登教授系列另一著作~"Inferno"(地獄),其開場在我最喜歡的歐洲國家~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而結尾的高潮正是在今天參觀的地下水宮殿!

離開神祕刺激的電影場景後,繼續步行前往下一個景點~聖索菲亞大教堂。

  西元532年前,[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現址曾兩度建造了木造的大教堂,但也分別毀於兩次的暴亂。在第二代教堂遭毀後數天,查士丁尼大帝決定在原址興建一座更宏大雄偉的大教堂,他選用了物理學家伊西多爾和數學家安提莫斯為建築師,並將各地的物料(包括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以弗所亞底米神廟的古希臘圓柱,及來自埃及、希臘、敍利亞等地的各種石材)運送至君士坦丁堡供建造教堂之用,大教堂的建造工作持續了近6年,至537年底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儀式。

  西元553年至989年間,大教堂因遭逄數次大地震而損毀及重修多次,最後一次的震災修復工作持續了6年,一直到994年才又重新啟用。

  1453年鄂圖曼土耳其人攻下伊斯坦堡後,大教堂遂改為清真寺使用,陸續建造了宣禮塔(喚拜塔)、加強建築支撐結構(由伊斯蘭名建築師錫南負責);在內部也加設了蘇丹樓座、敏拜爾(Minbar,即宣講台)等設施。

  到了1953年,土耳其第一任總統(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將清真寺改為現在的博物館,並於1985年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聖索菲亞大教堂(Ayasofya Müzesi)

聖索菲亞大教堂外觀

進入正廳,立即能感受到其雄偉與莊嚴

進入正廳,立即可感受到其雄偉與莊嚴(Ayasofya)

中央的大穹頂最大直徑達31.24m,高55.6m

中央的大穹頂,最大直徑達31.24m,高55.6m

 

宣講台(Minbar)

唱經樓(主麻日宣禮員與伊瑪目對答的地方)及後方的敏拜爾(宣講台)

在面對正廳的左側,有通往二樓的斜坡通道

在面對正廳的左側,有通往二樓的斜坡通道(Ayasofya)

聖索菲亞大教堂主要的建築材料與希臘建築(主要採用大理石)和羅馬建築(主要使用混凝土)不同,其主要建材為磚塊(此點由斜坡通道的側牆即可分辨)。

二樓廻廊主要是供皇后及其宮廷人員使用,這裡保存了許多珍貴的鑲嵌壁畫

三聖像馬賽克是二樓廻廊的第三幅鑲嵌畫,其中間為主耶穌基督,右側為施洗者約翰,左側為聖母瑪利亞,因其人物面目柔和,神情和善,被認為是大教堂內最精良的鑲嵌畫,唯下半部已嚴重損毀。

三聖像馬賽克鑲嵌畫(右下角的小圖為原圖樣貌)

另一幅較完整的鑲嵌畫是佐伊女皇奉獻圖

女皇佐伊馬賽克鑲嵌畫

畫的中央為主耶穌基督,左手持聖經並以右手賜福;左側和右側則分別為身著禮服的君士坦丁九世和佐伊女皇,君士坦丁九世手持一袋黃金上呈,象徵他在教堂的奉獻;佐伊女皇則獻上卷軸(佐伊女皇是東羅馬帝國權勢最大的女皇)。

  雖然聖索菲亞大教堂(或者應該說是阿亞索菲亞博物館)目前已被禁止作為任何宗教用途,整個參觀過程還是在濃濃的宗教氣氛下畫下句點。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參觀讓我有很深的感動,如果說中國的歷史建構在民族之爭(大多數的改朝換代都和種族有關),那歐洲的歷史無異是源自於宗教之戰,地處歐、亞兩洲交界處的土耳其更是無法脫離此一宿命。隨著戰勝者的更迭,教堂也歷經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替換;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威尼斯總督恩里科.丹多洛更利用東羅馬帝國的內鬥趁機攻打伊斯坦堡,並在攻陷之後進行3日血腥屠殺;1453年鄂圖曼土耳其人奪下伊斯坦堡,並將大教堂改為清真寺,令人驚訝的是對原先教堂內的諸多異教派壁畫並未進行破壞,僅以灰泥將其覆蓋,這樣的作為使得當時的精美壁畫在今時今日得以重見天日。博物館內處處充斥著不同宗教所遺留下的精美裝飾及設施(如圓頂天花的一圈阿拉伯經文、圓頂下方柱面上刻有真主、穆罕默德等名字的伊斯蘭書法圓牌;也有許多關於耶穌基督的馬賽克鑲嵌壁畫),在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的土耳其,在背負著沉痛的宗教戰爭歷史下的伊斯坦堡,這些如藝術品般的裝飾及壁畫竟得以和平共存於此

換個角度再拍一張(Ayasofya)

參觀行程結束後,回首再望一眼聖索菲亞大教堂,我似乎看見了另一種包容的力量。

知名的藍色清真寺(Sultan Ahmet Camii)

  這是位在古羅馬賽馬場旁邊的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於1609-1616年(由蘇丹艾哈邁德一世下令興建),是伊斯坦堡唯一擁有六座宣禮塔的清真寺,當時只有在麥加建有六座宣禮塔的清真寺,因此艾哈邁德一世特別出資為麥加建造第七座宣禮塔。其內部裝潢採用了超20,000塊的伊茲尼克手工磁磚,上層的顏色主要採用藍色,故又名"藍色清真寺"。非常可惜的是清真寺的內部正在整修不對外開放,使得我們無緣一睹國家清真寺的風采。

  今天的行程至此也算是告一段落了。晚餐時刻,我們來到號稱伊斯坦堡香榭大道的伊斯提克拉爾(Istiklal Street)大道,吃晚餐順便兼壓馬路囉!

晚餐後,來逛一下號稱是伊斯坦堡香榭大道的伊斯提克拉爾大道(Istiklal Street)

適逢下班時刻,遠方黑壓壓的一片人潮向我們走來,還真有點觸目驚心的感覺。

  雖說伊斯提克拉爾大道號稱香榭大道有點言過於實,但它確實是個逛街shopping的好所在,撇開國際精品不說(土耳其並非歐盟成員國,國際精品在此價格並不優恵),各式餐廳、甜點舖(包括各式各樣的土耳其軟糖)、mavi(土耳其品牌成衣,號稱土耳其的Zara)、包包、本國及外國藥妝店(因為販售生活用品的關係,這裡是最能體驗和當地人一起購物的店家喔)、香氛產品、手工皂專賣店等,各式店家琳瑯滿目,絕對能讓妳忘卻旅途的疲憊,重新振作起來!但有一點一定要特別注意:

妳的行李箱到底還剩多少空間啦?!

買好買滿,回旅館欣賞戰利品囉! 

 

 

arrow
arrow

    法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