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4/29(Day7)
本篇快速導覽(可點選)
(接續Day7-1[潛口民宅]博物館...)
今天的第二站,來到距離潛口民宅博物館僅10多分鐘車程的[歙縣牌坊群鮑家花園景區](安徽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前安徽省旅遊局)5A級景區)。
歙縣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景區導覽圖(上)
景區大致上可分為兩個區塊,在進入景區左手邊的區塊,參觀重點包括有清懿堂、敦本堂和棠樾牌坊群。
首先來到的是"清懿堂"。
清懿堂是座祠堂,就是同姓族人共同祭祀祖先的家廟,建於清朝嘉慶初年,在古代,祠堂一向為男性的領地,除了供奉祖先牌位之外,決議族中大事、懲罰違反族規者都會在此進行。女性祖先在祠堂裡不設牌位,甚至在祭祀活動時,女性族人都不能進到祠堂。但這座祠堂有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它是全國唯一的女祠,而"清懿"之名,正是推崇婦女"清白貞烈,德性美好"之意。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觀念下,建造一座女祠可算是突破宗法禮俗的驚人之舉了,而決定建造清懿堂的人,正是棠樾村赫赫有名的徽商~鮑啟運。徽商多自十餘歲起便離家在外學習經商,在家鄉多由母親及妻子操持,鮑啟運感念為徽商作出犧牲奉獻的鮑氏婦女,但她們死後卻無處供奉牌位,因而出資建造這間女祠,讓爾後女性也可以入祠祭祀,共商女性大事。
不過在古代傳統的宗法禮教之下,清懿堂的設計還是有些和男祠不同,例如出入口位於側邊上(下)
另外,女祠的方位是坐南朝北,和男祠坐北朝南正好相反,據說是源自於易經"男乾女坤,陰陽相悖"的道理。
進入祠堂後,一進正面的兩側皆以精細的磚雕裝飾,讓人感受到女祠的素淨典雅(下)
二進中央上方高懸著一塊"貞烈兩全"的橫匾,這是由清代理學家、官拜武英殿大學士的曾國藩所提的字(上)。
清懿堂也是典型的徽派建築,以木結構為主,有可愛的冬瓜樑和木雕托樑(下)
再往內走,就會進到三進,三進的徽派建築特色一樣鮮明,如同我們Day1-1參觀的呈坎八卦村貞靖羅東舒先生祠一樣,三進外柱(靠近天井的那排柱)亦採用石柱(下),避免雨天時遭雨水潑溼,影響木結構之耐久性。
出了清懿堂,沿著街道往前行,就會看到數座牌坊工整的立於街道正中,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棠樾牌坊群"(下)
棠樾牌坊群(上,左手邊為村口的第一座牌坊;第一、第二座牌坊間的古宅是男祠敦本堂)。其中第二座牌坊"慈孝里坊",在最上層題版刻有"御製"兩字,這表示是由皇帝由國庫出錢所建。
在介紹棠樾牌坊群之前,先來看一下什麼是"牌坊"。
牌坊,是中國一種象徵性的禮制建築物,以功能性來說,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用於表彰和褒奬,如道德坊、功名坊;另一種屬於標誌性質,通常建於大型建築群組的前端,用以分隔、豐富視覺感受,如標誌坊或陵墓坊。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位於安徽省歙縣鄭村鎮棠樾村 入村的東大道上,共有七座牌坊,年代橫跨明、清二代共400年,每座牌坊都代表著一個感人的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還曾大大的褒獎牌坊的主人鮑氏家族,稱其為"慈孝天下無雙里,袞繡江南第一鄉"。
牌坊的建築以中軸對稱的方式整齊的排列在入村的弧形大道上,大道兩側均保留為農田,除了村口的男祠"敦本堂"和女祠"清懿堂"外,四周再無其他建築,無論站在村口或入村前的道路上遠眺,七座牌坊整齊嚴謹的排列成一道弧形,挺拔樹立於青翠的農田之中,彷彿訴說著數百年來的忠、孝、節、義,也讓遠來的訪客們,在入村前就能充分感受到主人家傳承下來的輝煌歷史。
由參觀動線的方向來看(出棠樾村的方向,也就是由西向東),七座牌坊依序為
第一座 鮑燦孝行坊 (建於明嘉靖13年,西元1534年);
第二座 慈孝里坊 (明永樂18年,西元1420年);
第三座 鮑文齡妻汪氏節孝坊 (清乾隆49年,西元1784年);
第四座 樂善好施坊 (清嘉慶25年,西元1820年);
第五座 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孝坊 (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
第六座 鮑逢昌孝子坊 (清嘉慶2年,西元1797年);
第七座 鮑象賢尚書坊 (明天啟2年,西元1622年)。
細看這七座牌坊的建造順序,令人訝異的是,這些牌坊並非按照排列順序由村裡向村外、或從村外往村裡的方向依序建立的,這七座牌坊中,共有2座"忠"字坊、2座"孝"字坊、2座"節"字坊和1座"義"字坊,經古人巧妙的安排,最後建成的牌坊群不論由村裡向村外,或由村外往村裡看,頭四座依序都是忠、孝、節、義,而且即使各牌坊並非依排列順序而建,但每座牌坊樹立在弧形大道上依然和諧有致,全無違和感,古人的智慧確實令人佩服!
棠樾牌坊群,照片(上)正中的是第三座"鮑文齡妻汪氏節孝坊",往後方接續為第四座到第六座牌坊。以建築型式來看,除第一、第二座為屋宇式(柱不出頭)外(可參照再上一張照片),其餘皆為沖天柱式三額坊兩題版(牌坊上供題字的位置)型式。
棠樾牌坊群第四座(上方照片最近乙座)至第六座,七座牌坊均為四柱三間三樓式,材質部份捨棄以往的木結構,改採當地(歙縣)出產、質地優良的青石為主,使各牌坊得以屹立數百年而不毀。
棠樾牌坊群第七座(上方照片最近乙座)至第三座
往出村子的方向,順著東大道走到底再往回看,一座座牌坊整齊嚴謹的排列成一個優雅的弧形,讓入村的訪客深刻感受到鮑氏一族重視忠孝節義的倫理道德,同時也見證了徽商縱橫商界三百餘年的輝煌歷史。
棠樾牌坊群第三座(上方照片左側)至第七座
除了由村外向內看的角度外,另一個牌坊群的最佳攝點是在第三座牌坊旁的草地上(上方照片)~只是這賣東西的小攤也太搶戲了。
至於每座牌坊所表彰的感人故事,就請參閱 百度百科~棠樾牌坊群 的記載。
最後,我們再回到位於第一、第二座牌坊間的敦本堂來參觀一下。
棠樾村既有全國唯一的女祠,自然也少不了男祠。還記得女祠的主建者大鹽商鮑啟運嗎?這男祠的修建者正是他哥哥,同為大鹽商的鮑志道。這間鮑氏家祠名為"敦本堂",原先的支祠在清嘉慶初年已殘破不堪,故鮑志道與其子出錢將祠堂重修擴建,祠堂的建築規模達三進五開間,佔地750多平方公尺,由此亦可得見當時鮑氏家族的顯赫。
鮑氏支祠"敦本堂",入口格局為五鳳樓(上),氣度恢宏,方位座北朝南(女祠則是坐南朝北)
在欣賞完充滿故事性的棠樾牌坊群後,接著前往景區的另一個景點~鮑家花園。
[鮑家花園簡介]
鮑家花園為春秋名相"管鮑之交"鮑叔牙的後裔、全國唯一女祠"清懿堂"的創建者~清朝大鹽商鮑啟運的私家花園,占地360多畝,收藏盆景作品近萬件,園內除了各類花草藤木之外,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碧湖假山,令人嘆為觀止,被譽為"東方園林之母",與蘇州拙政園、無錫蠡(讀音同"離")園並稱"江南三大私家名園"。
一入園,光是一座"徽州人家"的徽派背牆搭配奇石巧樹的前景,便令人駐足於前不捨離去(上)
園內精心種植了各種草木,即便是在4月天,火紅的紅葉也能讓庭園別有一番氣象(上)
除了庭園中種植的花木,各色各樣的盆栽也令人嘖嘖稱奇。
造型古趣的盆栽(上)
園中草木高矮錯落有致,隨手一拍,處處皆美景(上)
園中還有許多珍貴的盆栽,像曾經參展昆明世博會的"南國風情"(上),據說為鎮園之寶,價值600萬人民幣
古樸蒼勁的小古松,完美演繹了徽派盆栽的特色(上)
除了各式的植栽景觀和饒富趣味的盆栽之外,假山水景和亭樓更使庭園增色幾分(下)
鮑家花園中還有一處出名的景點~就是以巧樹、奇石、盆栽巧妙組合而成的五嶽河山造景~"江山如此多嬌"(下)
不需長途旅行,只要到花園內散步一下,五嶽河山盡收眼底,由此也不難看出鮑氏主人家的富賈一方和縱橫天下的壯志!
以鮑家花園的規模,很難想像這只是座私人庭園,甚而不輸中世紀歐洲的宮殿庭園,徽商在當時是如何縱橫商界,似乎由此更能看出端倪了。
上午的棠樾之旅就在鮑家花園的驚嘆聲中告一段落了,先驅車前往餐廳用餐,下午還有徽州古城和屯溪老街喔(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