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想GO就GO]32: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2
日 期:2019/6/6(Day11)
封面照片:皇帝堡圓塔
今日行程路線:
上午行程:慕尼黑->[紐倫堡老城區];(搭乘德鐡,約1h10m)
午 餐:Bratwursthäusle(紐倫堡傳統美食 麵包夾紐倫堡小香腸佐德式酸菜);
下午行程:[紐倫堡老城區];
晚 餐:Heilig-Geist-Spital(聖靈醫院餐廳)(超美味白蘆筍、香煎牛肝、香煎豬排+啤酒);
紐倫堡->班堡;(搭乘德鐡,約35 mins)
住宿旅館:ibis Budget Bamberg Nichtraucherhotel(班堡)。
(接續前篇 [德國想GO就GO]31: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1 之上午行程;各景點位置圖亦請參酌前篇圖1"我們的紐倫堡老城區觀光地圖")
在中央市集廣場附近的Bratwursthäusle餐廳吃了午餐、小憩了一會兒之後,接下來就要繼續我們下午的紐倫堡老城區漫遊啦!
美麗的老城區還有那些必訪景點呢?
七、聖賽巴德斯教堂(St. Sebaldus Kirche)
還記得我們在前一篇( [德國想GO就GO]31: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1 )介紹的紐倫堡三大教堂嗎?我們下午的第一個行程就是要前往另一座教堂~聖賽巴德斯教堂(圖1)。
圖1 聖賽巴德斯教堂(下)
聖賽巴德斯教堂是紐倫堡三大教堂中最古老的一座,始建於西元1225年,最初的建築型式是屬於晚期羅馬廊柱式的大教堂(以平面圖來看,大致上就是中央的中殿和兩側的側廊,中殿的兩側和側廊間各以一排柱子分隔開,也稱為三廊式建築);到了1390年,兩側的側廊開始擴建,塔樓部份也跟著加高;和我們之前參觀過的許多大教堂一樣,隨著時間的演進,教堂的建築型式也隨著各時期的主流型式進行了數次改建,加入了哥德式的雙塔樓和巴洛克風格的內裝而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模樣。不過和另外兩座教堂一樣,聖賽巴德斯教堂在二次大戰後期也因遭受轟炸而嚴重受損,一直到1957年時才在各方的努力下修復完成,重新展現在世人眼前。
既然是紐倫堡三大教堂中最古老的一座,聖賽巴德斯教堂不論在外觀或是內部都有許多值得一看的亮點,不過礙於篇幅有限,以下我們就精選幾件最具代表性的為大家介紹,其餘部份就有待各位親臨現場時再仔細欣賞囉!
1.海倫娜門(Helena-Portal)
在西正面兩座塔樓的下方各有一個出入口(大門),其中位於西南側(面對教堂正面的右手邊)的就是海倫娜門(圖2)。
圖2 聖賽巴德斯教堂西正面(下)
(圖中右側塔樓底的大門就是海倫娜門)
前面有提到聖賽巴德斯教堂最初的建築型式是屬於晚期羅馬廊柱式的大教堂,在當時的大門上方僅有簡單的圓拱造型,且圓拱內的區塊也沒有特別的裝飾圖案。一直到西元1506年,西南側大門上方的圓拱才由德國名石雕家亞當.卡夫(Adam Kraft)加入了"發現真十字架"的故事,"真十字架"據說是耶穌受難時被釘的十字架,而找到它的人正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有關海倫娜找到真十字架等聖物的故事可以參考 [德國想GO就GO]17:特里爾(Trier)~德國最古老的城市@德國19天自由行Day04-1 乙篇中 三、特里爾大教堂-六、聖衣小教堂 的介紹),因此這座大門也被稱做"海倫娜門"。
(德國名石雕家亞當.卡夫的作品在其他兩座教堂也看的到,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考前一篇 [德國想GO就GO]31: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1 )
除了雄偉的外觀和精緻的雕刻外,這座古老的教堂內當然也收藏著許多的宗教藝術珍寶,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教堂內朝聖一下吧!
[聖賽巴德斯教堂內部簡介]
入內參觀需要捐獻2歐元/成人,一進到教堂內,最能展現哥德式教堂特色的依然是挑高的中殿和圖樣繁複的大面積玻璃花窗(圖3)。
圖3 聖賽巴德斯教堂的中殿(下)
在中殿兩側的柱子上大部份都裝飾著彩繪的雕像,這些雕像包括有聖人、天使、聖母等,有的色彩古樸,有的金漆閃耀,喜歡雕刻藝術的朋友不妨多留些時間仔細欣賞一番(圖4)。
圖4 中殿兩側柱子上和教堂內的雕像(下)
雖然篇幅有限無法對所有藝術品一一介紹,不過這裡還是挑選了幾件非常具特色的作品(它們也是教堂官網推薦的)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1.光環中的聖母抱子像(Strahlenkranzmadonna)
聖賽巴德斯教堂中除了擁有像先前介紹過的威特.斯托斯(VeitStoß)或圖徹等名家之作外,部份作者不詳的宗教藝術品一樣吸引著朝聖者們的眼球,就像"光環中的聖母抱子像"。(圖5)
圖5 光環中的聖母抱子像(下)
這座雕像位於東側唱詩班席北側的第一支柱上(差不多就在教堂長向的正中央),祂也是教堂中殿兩側柱子上眾多雕像中唯一一座位居斜面的,所以很難不注意到祂。雕像的主角是聖母抱著聖子,聖母的頭頂上有兩位小天使為祂戴上皇冠;另外在聖母的腳下也有兩位小天使,他們手扶著一輪彎月讓聖母踩踏其上;在聖母的身後則散發出如太陽般的金色光芒,這和聖經啟示錄第十二章開頭所描述的情景相同(A great sign appeared in heaven: a woman clothed with the sun, with the moon under her feet and a crown of twelve stars on her head)。這座雕像原本周邊還有神龕,不過這部份(可能是在二戰中)已遭損毀,殘存的部份目前收藏於老城區中的日耳曼國家博物館(Germanischen Nationalmuseum)內。
2.賽巴德斯之墓(Sebaldusgrab)
在欣賞完"光環中的聖母抱子像"後,在主祭壇前方有座黝黑帶有銅黃色、同時擁有哥德式尖頂的小房子,小房子中央擺放著金色菱格造型的聖骨匣,這也是聖賽巴德斯教堂吸引朝聖者前來朝拜的主因~賽巴德斯之墓。
賽巴德斯是十一世紀前半居住於紐倫堡地區的一位隱士及傳教士,據說他總是拿著一根手杖、戴著有朝聖者標誌的帽子,在森林中為附近的人們服務。有關他的傳說不少,包括以泉水治病等,不過這些傳說並沒有留下比較正式的記錄。
賽巴德斯在過逝之後成為紐倫堡市的守護聖人,他的遺骸就存放於聖賽巴德斯教堂中(聖人的骨骸或遺物在中世紀歐洲的教堂是一種重要的聖物)。
賽巴德斯之墓(圖6)是德國名雕刻家彼得.維舍爾長老(Peter Vischer the Elder)在他兩個兒子的協助下所創作的鑄銅傑作,整座墓的造型雖然是哥德式的篷架小屋,但細部的繁複雕刻卻是屬於義大利文藝復興式的;整座小屋以聖人的雕像裝飾於主柱旁,上方的頂篷則充滿了龍、小男孩、特異的圖案和捲曲的葉子雕刻;至於底座同樣有著許多雕塑,彼得也將自己的雕像安置於底座的一端~一位留著鬍子、身穿皮圍裙的胖子,手中還拿著他工作時的工具;最後是底座的下方,彼得巧妙的以蝸牛做為主要的裝飾,在這種緩慢移動的生物之上,整座銅屋彷彿變得輕巧了起來,也讓它有了可動的形象!(不過中間貴氣的聖骨匣(圖7)並不是彼得的作品喔)
圖6 賽巴德斯之墓(下)
圖7 賽巴德斯之墓中的聖骨匣(下)
除此之外,蝸牛也隱喻著"純潔"(蝸牛在當時被認為是無性生殖,隱喻著瑪利亞處女生子);但它同時也結合了"原罪"~特別是"色欲"(lust)的部分。賽巴德斯之墓由底部的蝸牛向上延伸到頂端華麗的天篷,似乎也象徵著聖者摒棄原罪,在死後升天進入天國耶路撒冷。(圖8)
圖8 賽巴德斯之墓底座下的蝸牛(下)
賽巴德斯並非殉道者、主教或教宗,但貴族們依然選擇了他做為城市的守護聖人,這確實也別具意義。話說西元1219年,時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下詔使紐倫堡成為自由城市,從此城市的管轄權直屬於帝國,也擁有特殊的稅制和自己的錢幣,這也代表紐倫堡從此脫離了班堡大主教的掌控。紐倫堡選擇了隱士及傳教士的賽巴德斯做為守護聖人,似乎也是為了和班堡(Bamberg)、符茲堡(Würzburg)等主教城市有所區別。
3.主祭壇前的十字架雕像組(Kreuzigungsgruppe)
參拜完賽巴德斯之墓後,在主祭壇前的上方有三座木雕的彩繪雕像(圖9),這組"十字架雕像組"同樣來自德國名雕刻家、聖母堂"天使報喜"的創作者威特.斯托斯(VeitStoß)。
圖9 主祭壇前的十字架雕像組(下)
"十字架雕像組"原本安置於聖母堂中,一直到西元1663年才被移到聖賽巴德斯教堂。雕像組的創作時間大約在西元1507年,中央是耶穌受難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斯托斯藉著耶穌身上的巨大傷痕來傳達聖子肉身已死,但其臉上依然流露出死前所承受的痛苦;聖母瑪利亞位居左側,臉龐微仰望向聖子,並以雙手的手勢來傳達聖母心中在痛苦和救贖間的掙扎;雕像組的右側則是聖約翰,他正哭泣著,但胸前的福音書表達出他堅定的信仰。斯托斯以三座雕像完整地表達耶穌受難所代表的意義,確實比一般單尊的耶穌受難像更顯張力十足!
聖賽巴德斯教堂(St. Sebaldus Kirche)相關資訊:
地 址:Winklerstraße 26, Nürnberg;
介紹網站:聖賽巴德斯教堂官網(德文版/包含開放時間) ;
門票收費:捐獻2 歐元/成人。
結束了精彩的聖賽巴德斯教堂參觀行程後,接下來要前往的景點是德國知名畫家杜勒生前的住處"杜勒故居"。
八、杜勒故居(Albrecht-Dürer-Haus)
杜勒故居距離聖賽巴德斯教堂大約只需5 mins的步行時間(圖10),它就位於皇帝堡下方"動物庭院之門"(Tiergärtnertor)的斜對面。
圖10 馬路上"杜勒故居"的指示牌(下)
阿爾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Dürer)西元1471年時出生於紐倫堡,他是德國知名的油畫家、板畫家和雕塑家,年僅二十多歲時就以高水準的板畫而受到矚目;他是第一位到義大利學習繪畫的德國畫家,回到德國後也成為德國文藝復興運動的重要推手;杜勒窮其一生致力於藝術及相關理論的創作(尤其是板畫的創作),死後被譽為歐洲"北方的達文西"。
"杜勒故居"(或譯為"杜勒之家",圖11)是這位名畫家在義大利之旅後返回紐倫堡所買下的房子(西元1509年),當時他已是歐洲知名的藝術家,他和母親、妻子、學徒和學生在這棟房子裡一起生栝、工作,直到!1528年去世。這棟孕育出許多藝術創作的房子之後儘管曾多次易主,但依然都受到良好的維護,到了西元1871年紐倫堡市政府將其設立為博物館,它也是阿爾卑斯山以北唯一留存下來的中世紀晚期藝術家的房子。
圖11 杜勒故居(下)
(圖11說明
左:杜勒故居外觀;
右:杜勒故居的大門)
"杜勒故居"目前依然做為博物館之用,展出的內容包括有1F的客廳和廚房,遊客們可以在此看到十六世紀初期紐倫堡一般市民的居家模樣;2F則有藝術家工坊(Artist's workshop,展示板畫的製作過程)、工坊重現(the living workshop,這裡完全重現杜勒時期板畫製板的各種技巧,有時甚至還有扮演杜勒妻子的演員此現場示範製板的過程)、印製工坊(the printer's workshop,這裡則示範製板完成後板畫的印製過程)、其他還包括有杜勒廳(the Dürer Room)、多媒體展示站(digital Dürer)等,分別展示著杜勒的高品質仿真畫(真品多收藏於紐倫堡的日耳曼民族國立博物館內)和杜勒在其一生43年創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
由於時間有限,我們並未進入博物館(杜勒故居)參觀,喜愛板畫藝術的朋友們可別錯過接近這位德國名畫家的機會唷!
杜勒故居(Albrecht-Dürer-Haus)相關資訊:
地 址:Albrecht-Dürer-Straße 39, Nürnberg;
介紹網站:杜勒故居(紐倫堡市立博物館)官網(英文版/在Services>Visitor Information中可查詢開放時間);
門票收費:在官網 Services>Visitor Information/Admission 中可查詢。
九、皇帝堡(紐倫堡城堡/Kaiserburg)
雖然離開了杜勒故居,但與這位名畫家有關的事物可是隱身在紐倫堡老城區中的各個角落~在"動物庭院之門"(Tiergärtnertor)旁的野兔雕塑(Dürer-Hase Skulptur)就是其中之一。
西元1502年,杜勒完成了水彩畫"野兔"(A Young Hare),其細膩生動的毛色令人嘆為觀止,他甚至在兔子的眼球上畫出了關著兔子房間的窗戶。這幅畫作目前收藏於維也納的阿爾貝蒂娜博物館(Albertina,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聯結到官網欣賞一下大師的傑作),這隻小野兔也成為了紐倫堡老城區的另類象徵,不論是餐廳、紀念品賣店等地都能見到牠的蹤跡。
藝術家約爾根.戈爾茨(Jürgen Goertz)借用杜勒這隻漂亮、有名的小野兔,在杜勒故居附近創作了這座有點醜惡的兔子雕塑,並命名為"DER HASE NACH DÜRER"(杜勒之後的野兔)(圖12),這另類的向大師致敬的方式還真是令人發噱。
圖12 "杜勒之後的野兔"銅雕(下)
在"欣賞"完"杜勒之後的野兔"後,順著道路一路往上坡的方向前進,皇帝堡(紐倫堡城堡)就已近在咫尺(圖13)。
圖13 由城堡下方道路仰望皇帝堡(下)
(圖13說明:順著上坡進入小拱門,就能看到皇帝堡的建築群)
紐倫堡城堡在西元1050年時首次在文獻中被記載是屬於皇家財產,當時的薩利安王朝(Salian dynasty)和其後的霍亨斯陶芬王朝(Hohenstaufen dynasty)時期,紐倫堡城堡是皇帝在巡視各王國時最重要的留宿地點之一,他們也在此舉行宮廷集會和帝國議會。不過當時的城堡遠不及現在的規模,為了能有一個更適合皇家集會的場所,霍亨斯陶芬家族對城堡進行了大規模的整建工程,整建後的規模大致上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堡相去不遠。
由於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有點複雜,在此我們就先跳過,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跟羅馬人無關、也不是很神聖的"神聖羅馬帝國"乙篇簡介。一直到中世紀晚期,紐倫堡城堡依然是帝國議會的所在地;西元1356年,時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Karl IV,也譯為卡爾四世,聖母堂就是由他下令興建的)頒布了"金璽詔書",除了明定皇帝由七位選帝侯所選出之外,也要求每一任的皇帝都必須在紐倫堡召開繼任後的第一次帝國議會,紐倫堡也因此成為帝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不過到了西元1519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繼任皇位,因為當時紐倫堡黑死病疫情嚴重,查理五世遂將他繼任後的第一次帝國議會改至沃爾姆斯(Worms)舉行,紐倫堡也因此淡出帝國中心。
西元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紐倫堡被併入巴伐利亞王國後,國王又開始注意到這座城堡;不過一直到了1850年代,皇家寓所才真正的修建完成,並成為時任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住所之一。隨著歷史的演進,紐倫堡城堡在後續的普魯士王國(Prussia)繼續成為國王的城堡,甚至到了納粹德國時期,還扮演起帝國貴賓住所的角色。不過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紐倫堡受到盟軍密集的轟炸,城堡建築群也幾乎毀壞殆盡(僅有帝國教堂(Imperial Chapel)和圓塔(Sinwell Tower)逃過一劫)。
二戰結束後,紐倫堡城堡的重建工作在建築師魯道夫.埃斯特勒(Rudolf Esterer,他在戰前就曾擔任紐倫堡城堡的修建工作)的帶領下迅速展開,也讓這座在德國歷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城堡能重現在世人眼前。
在概略了解了城堡的歷史後,接下來我們就要正式進入這座城堡,好好的來探索一下城堡趣囉!
由首次在文獻中被提及起算(西元1050年),迄今也有近千年的歷史,現今的紐倫堡城堡已是盤踞整個山頭的建築群(詳圖14,如果你和我們一樣由杜勒故居沿著城堡下方的道路步行而來,記得要在圖上白色箭頭處回轉上坡),整個建築群的主要建物包括盤踞於西側、由建築物圍一個"口"字型的"城堡宮殿和雙教堂"(Palas with Double Chapel)(帝國城堡博物館(Imperial Castle Museum)也在本區,就位於城堡宮殿旁、牆上爬滿綠藤的"Bower"內)、城堡建築外庭院中央的"井屋"(Well House)、位於東側城牆旁的"圓塔"(Sinwell Tower),這些也是城堡的參觀重點(也都必須付費或參加導覽才能入內參觀);另外位於城堡建築群東側下方的"皇家馬廄"(Kaiserstallung),和杜勒故居斜對面、動物庭院之門旁的城堡花園,也都和城堡建築群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前述每項都細細品味的話,由於英語導覽團每天團數有限,因此光城堡可能就要耗費一整天的時間,建議大家先作點功課,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行程參加即可~畢竟紐倫堡老城區值得一遊的景點真的很多。
圖14 紐倫堡城堡建築群3D立體圖(下)
(本圖底圖摘自3d.realitymaps.de網站)
(德國境內的古堡為數眾多,像我們之前也已經詳細參觀了海德堡城堡(詳 [德國想GO就GO]20:把心遺忘的城市[海德堡]之海德堡城堡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05-1 乙篇)和位於菲森的新天鵝堡(詳 [德國想GO就GO]27:浪漫與哀愁~德國[新天鵝堡]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08 乙篇),因此決定放棄參觀城堡宮殿和雙教堂,把重點擺在其他有趣的建築上)。
現在就請大家跟著我們的腳步,一同進入城堡區一探究竟吧!(圖15)
圖15 進入城堡建築群的小拱門(下)
(圖15說明
左:沿著石塊鋪面的上坡進入小拱門,就正式進入城堡建築群的圍牆內;
右:小拱門旁設有城堡建築群的平面圖,如果想要參加導覽團,請大家先到圖14標示的售票處購票)
進入小拱門後繼續沿著上坡方向前進,正對面的高塔(Heathen's Tower,詳圖16左側)後方就是城堡宮殿的雙教堂(不過雙教堂並不在我們此次的行程規劃中),繼續順著步道回轉,再向前幾步就會到達"深井"的所在地~"井屋"。
[深井](Deep Well)
深井位於城堡建築群外庭院的中央,一棟二層樓的半木屋內(這座半木屋被稱為"井屋"(Well House),圖16),據說是整個城堡建築群中第一批建造的建築之一,身為城堡中唯一的水源,它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由於整個城堡建築群是建立在一塊大岩石的上方,因此這座井的深度深入岩層達50m。不過深井必須參加城堡的導覽行程才能進入井屋參觀,導覽人員會點燃蠟燭並將它降入井內;也會將水由井口倒入井內,由水落入井水的時間讓遊客們感受一下井的深度,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參加導覽活動喔!
圖16 井屋(下)
[圓塔](Sinwell Tower)
在離開井屋後,順著參觀動線前方有座圓柱形的高塔矗立在岩盤的制高點上,這座高塔就是"圓塔"(Sinwell Tower)(圖17)。
圖17 圓塔(下)
(圖17說明
左側的圓柱形高塔就是"圓塔";而圓塔旁則是皇帝堡的上部城牆)
"Sinwell"在中古高地德語(Middle High German,是指西元1050年至1350年間所使用的德語)是"非常圓"的意思,因此這座高塔被稱為"圓塔"。圓塔最初建於十三世紀後半期,到了1560年代時又進行了一次較大幅度的修建,以它所在的位置和高度來看,最初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城堡的防禦之用;至於內部空間則可能是做為倉庫或監獄。圓塔上的觀景平台也是眺望紐倫堡老城區的最佳位置,不過參觀圓塔和登上觀景台也是需要另外購票喔!
[皇家馬廄](Kaiserstallung)
由圓塔旁的城門走出去,順著城牆繼續往下坡的方向前進,就會看到一座方形的高塔,這座高塔叫做"五角塔"(Pentagonal Tower)(圖18),緊鄰五角塔而建的巨大斜屋頂建築就是"皇家馬廄"。
圖18 五角塔(下)
(圖18說明
圖中黑色的方形高塔就是五塔,而右邊擁有許多窗戶的建築物就是皇家馬廄。
圖中的鐡門雖然未開,但右側有座樓梯向下,下樓梯後順著路線前進就能抵達皇家馬廄了)
皇家馬廄(圖19)建於西元1494~1495年間,是一座兩層樓的砂岩建築,它最引人注目的特色莫過於巨大的紅頂閣樓,碩大的紅色斜頂上整齊排列著同樣是紅色斜頂的閣樓小窗,五層的閣樓隱身其內,特殊的外觀讓人想不注意都很難。
圖19 皇家馬廄(下)
這座建築在當時是用來做為糧倉之用,不過在帝國會議期間及德國皇帝來訪時,皇帝堡也會將訪客們的馬匹安置於此,因此這座中世紀晚期的建築就被稱為"皇家馬廄"。皇家馬廄在西元1938年後改建為皇家青年旅館,不過在二戰期間也遭受到嚴重的損毀;西元1951~1952年時依原樣重建,迄今依然做為青年旅館之用。青旅雖然只有住客能出入,不過倒是可以來到尖拱造型的門口來參觀一下,大門上方的牆面上有塊砂岩的紋章浮雕,這也是德國石雕名家亞當.卡夫在紐倫堡的作品之一(圖20)。
圖20 皇家馬廄的大門和上方的紋章浮雕(下)
[城堡花園](Castle Garden)
參觀完皇家馬廄,大家可以沿著城堡下方的道路回到在杜勒故居斜對面的動物庭院之門,由此門進去就是綠意盎然的城堡花園了(嚴格來說,城堡花園是個通稱,它泛指分佈在城堡內和周邊的各個花園,比較有名的包括雙教堂前方高塔(Heathen's Tower)旁的瑪麗亞花園(Maria Sibylla Merian Garden)、位於下城堡西側的城堡花園(Burggarden,詳圖22)和西南側動物庭院之門旁的南城堡花園(Southern Castle Garden,詳圖21;若由動物庭院之門進入可到達後面二處)。
城堡花園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元1425年,不過隨著城堡規模的演進,當時的花園都無法留存下來,現今我們所看到的花園大致上建於十六世紀上旬,以整體規模而言,紐倫堡城堡花園自然沒有歐洲宮庭花園那般的宏大,不過在城堡中走走看看可是要耗費不少體力,所以在離開城堡區前可以到花園來賞景順便休息一下,也能為緊湊的行程畫下一個輕鬆的結尾喔
圖21 南城堡花園優雅的環型樹籬(下)
圖22 位於下城堡西側的城堡花園(下)
在參觀完城堡花園後,可以先回到之前介紹的杜勒故居,沿著旁邊的Albrecht-Dürer-Straße街往下山的方向前進,再直走進入下山的小巷,經過幾個向下的階梯後向右轉,就會到達下一站"Weißgerbergasse"(威斯蓋博巷)了。
十一、威斯蓋博巷~紐倫堡最美街巷(Weißgerbergasse)
"Weißgerber",就如同它字面上的意思,這裡早期居住了許多製皮工匠("gerber"是德語的"製革工匠"),他們在這裡使用明礬進行鞣皮工作,首先將生皮浸泡明礬溶液,接著用槌子將浸泡後的皮革槌打柔軟,再以彎刀將脂肪刮除,最後將皮革鋪在架子上曬乾,這樣才能成為可以拿來製作各種皮件的皮革。
不過這些當然早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如今Weißgerbergasse巷靜靜的依附在皇帝堡的山腳下,兩旁粉色的房子和在二戰中劫後餘生的半木屋讓這裡成為紐倫堡最美麗的一條街道(圖23);除此之外,這裡也匯集了一些販售古董的商家和酒吧等特色小店,在經歷一天的老城巡禮後,不妨來這裡輕鬆一下吧!
圖23 紐倫堡最美街巷~威斯蓋博巷(下)
(圖23說明
上:石塊路面、粉色的房子加上蔚藍的天空,這裡就是有"紐倫堡最美街巷"之稱的威斯蓋博巷;
左下:中央粉色的樓房裝飾著許多金光閃閃的飾條和招牌,外牆上懸掛的白色牌面說明了這間小房子的修建史,不過由外觀上絕對看不出來的是~它是一間Hair saloon;
右下:由中世紀晚期保留至今的威斯蓋博巷,各個店面的營業項目雖已改頭換面,但留傳下來的古趣招牌卻依然靜靜的懸掛在它原本的位置)
特別推薦:
[Die Kleine Eismanufaktur]冰淇淋
Die Kleine Eismanufaktur是一間創立於2015年的小店,就位於這條紐倫堡最美街巷的街尾,桃紅色的招牌和門口開心吃著冰淇淋的人們絕對能吸引你的目光。雖然它成立的時間才短短幾年,不過強調使用有機食材、以手工製作、口感綿密香醇的冰淇淋卻已令它小有名氣(圖24)。
圖24 紐倫堡最美街巷的冰淇淋店(下)
(圖24說明:
左上:桃紅色的招牌和門口開心吃著冰淇淋的人們絕對能吸引你的目光;
右上:小店位於歷史悠久的半木屋內,小小的空間卻總是擠滿了歡樂的人們;
左下:強調使用有機食材、以手工製作、口感綿密香醇的冰淇淋雖然種類不多,但每一款都吸引著我們;
右下:店門口的冰淇淋雕花讓你絕對不會錯認它)
我們最後選擇了榛果和巧克力榛果兩種口味,滑膩柔順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超級推!!!大家一定要來嚐嚐看喔!
(以餅乾筒(甜筒)裝的一球大約2歐元,各種口味價格不一)
在品嚐了美味的冰淇淋後,請繼續沿著Weißgerbergasse街向前行並穿越馬路,過了馬路後再右轉沿著馬路走,不一會兒就會抵達下一個景點(在馬路左手邊的佩格尼茲河上)~"Kettensteg"。
十二、德國最古老的吊橋(Kettensteg)
Kettensteg是一座橫跨佩格尼茲河的行人橋,建造於西元1824年,三座橋塔分別站立於河的兩岸及河中心的小島上,修長的木製橋面板經由一截一截的鋼棒懸掛在河面上,同時在橋塔間呈現出優雅的抛物線,這就是擁有近二百年歷史的"德國最古老的吊橋"(圖25)。
不過為了增加結構的穩定性,吊橋在1930年時進行了補強工程,額外增加了鐡製樑和木支撐,仔細觀看橋的側面,或許你也能看出吊橋的原始樣貎喔!
圖25 德國最古老的吊橋(下)
(圖25說明:
左上:德國最古老的吊橋;
右上:第一座橋塔和鋼棒的錨定端;
左下:這座吊橋僅供行人通過,橋面板以木板鋪設而成;
右下:優的橫跨在佩格尼茲河上的德國最古老吊橋;後方的巨大建築則是舊城牆)
由德國最古老的吊橋過河後,接著左轉沿著河岸前行,一面欣賞佩格尼茲河的河岸風光,一面前往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Weinstadel(痲瘋病患宿舍)。
[痲瘋病患宿舍](Weinstadel)
佩格尼茲河由東向西穿越紐倫堡老城區,恰好將老城區一分為二,因此有大大小小各形各色的橋樑橫跨其上,這些造型各異的橋樑也成為河岸風光的亮點之一。
Kettensteg(德國最古老吊橋)的隔壁是Maxbrücke(馬克斯橋),而Weinstadel(痲瘋病患宿舍)就位於馬克斯橋的北端。這座痳瘋病患的宿舍創建於十五世紀,當時歐洲的痳瘋病疫情雖然已進入尾聲,不過對於這種病的處理方式依就是隔離處理,居住在這裡的痳瘋病患只有在復活節前一週(Holy Week)的其中3天才能進入城內;在此之後,這棟建築還曾做為儲酒倉庫、紡紗工坊和窮苦家庭的收容所,這棟紐倫堡最美麗的建築之一如今是做為紐倫堡大學的學生宿舍(圖26)。
圖26 痳瘋病患宿舍(下)
(圖26說明:
照片中央美麗的尖頂半木屋就是痳瘋病患宿舍;左方的石造拱橋則是馬克斯橋,它也是紐倫堡最古老的石橋)
在欣賞完這棟美麗的半木屋建築後,請繼續沿著河岸(痳瘋病患宿舍的對岸)前行,接下來要參觀的就是馬克斯橋的下一座橋~Henkersteg(劊子手橋)。
十三、劊子手橋 & 劊子手的家(Henkersteg & Henkerhaus Museum)
劊子手橋同樣橫跨於佩格尼茲河上,是一座有屋頂的木橋。不過為什麼它有個這麼令人感到驚悚的名字呢?因為以前劊子手真的住在這裡!
在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時,人們對於劊子手都懷有恐懼感,認為和他們接觸是不光彩的事,因此他們被迫住在這座橋上的塔樓裡,這座美麗的木橋就被稱為"劊子手橋"啦!(圖27& 圖28)
圖27 劊子手橋(下)
(圖27說明:
這張照片是站在馬克斯橋上眺望上游的劊子手橋,照片中央的尖頂塔樓就是當時劊子手的居所;塔樓左方像蓋在橋上、褐瓦白牆的房子則是"劊子手的家"博物館)
圖28 劊子手橋和劊子手的家(下)
(圖28說明:
左上:劊子手的家(大門);
右上:美麗卻擁有驚悚名字的"劊子手橋";
左下:橫跨佩格尼茲河的美麗木橋;
右下:劊子手的家,它的窗戶玻璃上就有劊子手行刑的圖樣)
在橋中的尖頂塔樓就是劊子手的家,而塔樓的後方則是"Henkerhaus Museum"(劊子手的家博物館),博物館內展示了紐倫堡的犯罪歷史,其中包括了這座城市最著名的劊子手法蘭茲.施密特(Franz Schmidt),經由他的工作日誌,世人能更加了解西元1600年時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
在參觀完劊子手橋後,時間竟不知不覺得來到了下午五點,我們在紐倫堡老城區一整天的豐富行程也接近尾聲了,在這最後的最後,紐倫堡老城區裡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要去,那就是餐點美味可口的聖靈醫院餐廳(Heilig-Geist-Spital)!致於餐廳的好料到底有多美味呢?歡迎繼續前往下一篇 [德國想GO就GO]33:紐倫堡老城區[超推]美食~聖靈醫院餐廳(Heilig-Geist-Spital)[食記] 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