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德國想GO就GO]31: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1

日  期:2019/6/6(Day11)

封面照片:紐倫堡中央市集廣場

20190606位於中央市集廣場東側的聖母堂

今日行程路線:

上午行程:慕尼黑->[紐倫堡老城區];(搭乘德鐡,約1h10m)

午  餐:Bratwursthäusle(紐倫堡傳統美食麵包夾紐倫堡小香腸佐德式酸菜);

下午行程:[紐倫堡老城區];

晚  餐:Heilig-Geist-Spital(聖靈醫院餐廳)(超美味白蘆筍、香煎牛肝、香煎豬排+啤酒);

     紐倫堡->班堡;(搭乘德鐡,約35 mins)

住宿旅館:ibis Budget Bamberg Nichtraucherhotel(班堡)。

今天我們預計花一整天的時間,細細的品味巴伐利亞邦第二大城~紐倫堡的老城區。

紐倫堡(Nürnberg)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自中世紀起就是義大利到北歐貿易路線上的重要城市,地位和我們在 [德國想GO就GO]28:菲森(Füssen)小鎮漫遊@德國19天自由行Day09-1 乙篇中所提到的奧格斯堡(Augsburg)不相上下。或許也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紐倫堡一直以來都是德國歷代皇權貴族的重要據點和兵家必爭之地。

到了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紐倫堡更成為帝國的三大重要城市之一,德國王國的新任國王必須在此召開首次的帝國會議(1356年起);但對猶太人而言,紐倫堡卻充滿了歷史的傷痛,早在西元1298年,紐倫堡的猶太人就因被指控褻瀆了天主而遭致大屠殺;此後反猶太的聲浪在德國王國蔓延,在十四世紀中期也陸續發生多次的猶太大屠殺事件;到了納粹時期,此地更成為反猶太法案~紐倫堡法案的誕生地,致使猶太人在二次大戰時更陷入了史無前例的慘況,大批的猶太人被以違反了此一法案而遭到德國祕密警察蓋世太保的逮捕,並送往集中營後遭殺害。

二次大戰結束後,納粹德國的主要官員在紐倫堡接受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這就是歷史上知名的紐倫堡大審判,這些納粹的餘黨在此為他們在二戰期間的暴行付出代價,其中包括納粹德國的空軍總司令、前蓋世太保首領戈林大元帥。

紐倫堡既是納粹德國的重要城市,在二次大戰末期也無可避免的遭受了盟軍的密集轟炸,使得原本美麗的中世紀古城遭到嚴重的破壞。不過儘管如此,老城區在戰後的重建上依然努力的恢復昔日光采,現今的紐倫堡早已成為德國著名的觀光城市(它也位於德國知名觀光路線~古堡大道上),期待因種族引起的傷痛也永久封存在歷史的篇章之中。

在正式介紹紐倫堡的景點之前,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德國的知名觀光路線"古堡大道"。

[古堡大道簡介](Burgenstraße)

   古堡大道和我們之前在 [德國想GO就GO]28:菲森(Füssen)小鎮漫遊@德國19天自由行Day09-1 乙篇介紹的羅曼蒂克大道一樣,是德國知名的觀光路線,主要位於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邦(Bayern)和巴登-符騰堡邦(Baden-Württemberg),西起德國的曼海姆(Mannheim),一路向東經過我們之前介紹過的海德堡(詳 20:把心遺忘的城市[海德堡] 乙篇)、之後會去的羅騰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本篇介紹的紐倫堡、之後會介紹的班堡(Bamberg)等知名觀光勝地,最後抵達捷克境內的布拉格,整條路線長度約1,000 km,沿途有近70座的古堡或宮殿,絕對能讓人秒進入中古世紀的舊日氛圍,因此也是遊客們最喜愛的旅遊路線之一。

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來趟紐倫堡的老城區之旅吧!

圖1 我們的紐倫堡老城區觀光地圖(下)

Day11圖1紐倫堡老城區觀光地圖.jpg

由慕尼黑搭乘德鐡到紐倫堡大約只需要1h10m,出了火車站後就能瞧見對面老城區的城牆(圖2)。

圖2 火車站對面的老城區城牆和婦女門(Frauentor)(下)

20190606紐倫堡老城區城牆和婦女門

老城區周邊的城牆大致上保持完整,雖然圖2中的婦女門是離火車站最近的一座城門,不過建議大家可以再多走幾步路,由再前面一點的國王街(Königstraße)左轉進入老城區(圖3),國王街由南向北穿越老城區,許多景點都在國王街兩旁,因此以國王街做為老城區漫遊的起點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唷!

圖3 國王街轉角處的舊城牆(下)

DSC02333.JPG

進入國王街後,中世紀的美麗古城就開始展露在我們面前,快來看看老城區有什麼必訪景點吧~

[紐倫堡老城區]必訪景點

一、聖羅倫斯教堂(St. Lorenz Kirche)

 沿著國王街前行,大約8 mins後就會看到高聳在右手邊、有著綠色尖頂的高塔建築(圖4),這就是聖羅倫斯教堂。

圖4 沿著國王街前行就會看到聖羅倫斯教堂(下)

DSC02348.JPG

聖羅倫斯教堂始建於西元1250年,規模宏大的哥德式教堂耗費了數十年的時間才建成(1315年)。到了1439年,位於教堂後方的唱詩班席開始擴建,一直到1477年才竣工,完工後的唱詩班席運用大面積的開窗,讓原本略顯昏暗的中殿有了全新的感受。

聖羅倫斯教堂(圖5)除了是紐倫堡三大教堂之一(另外兩座是稍後會介紹的聖母堂(Frauen Kirche)和聖賽巴德斯教堂(St. Sebaldus Kirche)),它也是巴伐利亞地區福音教派路德教會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圖5 聖羅倫斯斆堂外觀(下)

DSC02352.JPG

西正面高聳的兩座鐘塔、兩側外牆上大面積的開窗,哥德式教堂的特徵展露無疑。

除了兩座高塔外,直徑達9 m的圓形玫瑰花窗、尖頂山牆繁複的雕刻和大門上方有關耶穌基督的雕刻故事(圖6)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建築藝術,大家可別錯過嘍!

圖6 西正面大門上方的雕刻(下)

DSC02357.JPG

(這些雕刻都是有關耶穌基督的故事,包括最下方的耶穌誔生、中間層的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耶穌受難)以及最上方尖拱部份的最後的審判)

除了在宗教上的特殊地位外,聖羅倫斯教堂還有一項吸引全世界遊客前來朝聖的亮點,那就是它內藏的宗教藝術品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紐倫堡受到盟軍無情的轟炸,聖羅倫斯教堂也無法倖免於難,所幸內藏的珍寶已先移置他處保存,在戰後重建後才能重新展現在世人眼前。

現在就讓我們進入聖羅倫斯教堂,一起來欣賞教堂內的藝術瑰寶吧!

[聖羅倫斯教堂內部簡介]

 一進到教堂後(入內參觀須捐獻2歐元/成人),大家可以在入口處先拿一張教堂的平面圖(簡介摺頁),之後就可以按圖索驥,依據停留時間和自己的興趣尋找想要參觀的宗教藝術品。

不過由於教堂所收藏的珍寶甚多,在此我們就選擇幾項最有名的來介紹,其餘的部份就請大家親臨現場時再仔細欣賞嘍~

圖7 聖羅倫斯教堂平面圖(下)

Day11圖7聖羅倫斯教堂平面圖.jpg

(圖7摘自聖羅倫斯教堂簡介摺頁)

哥德式大教堂的特色之一就是高聳的中殿,聖羅倫斯教堂巧妙的運用開窗位置讓挑高處顯得特別明亮,彷若天光壟罩(圖8)。

圖8 聖羅倫斯教堂的中殿(下)

DSC02363.JPG

對於時間較緊湊的遊客,教堂的簡介摺頁列舉了三項必看亮點

1.聖母抱子像(Beautiful Madonna/位置參見圖7平面圖的No.2):

 這座聖母抱子像(圖9)是聖羅倫斯教堂裡最古老的藝術品,年代大約在西元1280年。聖母抱子像在德國的教堂非常常見,一般對聖母的刻畫多半是前額高、眼微閉、頭髮捲曲並戴著皇冠;聖子的模樣則變化較多,像聖羅倫斯教堂的這尊聖子坐在聖母的左手前臂,右腳彷若翹著二郎腿,左手還抓著腳尖,模樣俏皮可愛,這也是這座雕像的特色喔!

圖9 聖母抱子像(下)

20190606聖母抱子像(聖羅倫斯教堂)

(如果想看看德國不同教堂內的聖母抱子像,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14:萊茵河浪漫遊船、[科隆]@德國19天自由行Day03-2 的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 (圖8);

[德國想GO就GO]17:特里爾(Trier)~德國最古老的城市@德國19天自由行Day04-1 的 聖母教堂(Liebfrauenkirche) (圖34);)

2. 天使報喜(Annunciation/位置參見圖7平面圖的No.6):

 只要走近唱詩班席,你一定會不由自主的被懸掛在主祭壇前上空的巨大雕塑所吸引,這就是聖羅倫斯教堂最著名的宗教藝術品~天使報喜(圖10)。

圖10 聖羅倫斯教堂的名作"天使報喜"(下)

20190606聖羅倫斯教堂的名作%22天使報喜%22

"天使報喜"是德國名雕刻家威特.斯托斯(VeitStoß)的木雕作品,主題是基督教常見的聖經故事~大天使加百列(Gabriel)來到未婚的瑪利亞面前報喜,告訢她她已經懷孕並且將生下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透過肉身來到人世間的耶穌。

威特.斯托斯這件作品的創作時間在西元1517-1518年,大天使加百列和聖母瑪利亞站在正中央,由一位展翅的天使托起;周圍則是55朵金色玫瑰花所組成的花環,而花環上的七個圓章則描繪了聖母的七種喜樂;另外在花環的最上方則是上帝,上帝透過瑪利亞使聖靈(基督教中通常以鴿子代表聖靈,而瑪利亞頭上就停著一隻鴿子)來到人世間;在大天使和瑪利亞的周邊還有數位手持樂器的小天使,增添了瑪利亞接到喜訊時的喜樂之情。最後在花環的最下方有一條金蛇嘴裡咬著一顆蘋果(伊甸園中的禁果),象徵著人類的墮落和耶穌降世以解救世人。

既然來到了唱詩班席,大家也別忘了瞧瞧兩側,有12位手持蠟燭的天使排列兩旁(圖11),這些天使雕刻和中央上空的"天使報喜"好似降臨於唱詩班席,讓喜悅的氛圍伴隨著聖歌的樂章常駐於此。

圖11 唱詩班席兩側的天使雕刻(下)

20190606唱詩班席的天使雕刻

3. 會幕(The Tabernacle/位置參見圖7平面圖的No.8):

 在欣賞完彩繪木雕鉅作"天使報喜"後,左手邊還有一座尖塔型式的精工石雕,這是聖羅倫斯教堂推薦給遊客的另一件宗教藝術傑作~耶穌受難的會幕。

會幕的原意是指"神的居所",這座會幕是在西元1493年由它的捐贈者紐倫堡貴族漢斯.伊姆霍夫(Hans Inhoff IV)委託德國名石雕家亞當.卡夫(Adam Kraft)所創作的,最初是做為存放教堂聖物的地方。在當切的委託合約上,漢斯就清楚的註明會幕要以耶穌受難做為石雕創作的主題(以及工作執行的細節),這份合約也被完整的保存至今。

這座會幕也是亞當.卡夫的代表作,整個作品高達18.7 m,高聳的哥德式尖塔直上穹頂(圖12),彷若教堂內的小教堂;雕工精緻繁複、細條柔和,讓人完全忘郤了雕刻的母材其實是堅硬的石材。

圖12 會幕高聳的哥德式尖塔直上穹頂(下)

20190606會幕高聳入穹頂的尖塔

整座會幕彷若由最下方的三座人像所支撐起,其中一位蓄著黑色絡腮鬍的,正是雕刻家亞當本人(圖13右下)。

圖13 雕刻家亞當也隱身於會幕中(下)

Day11圖13耶穌受難會幕.jpg

以上就是聖羅倫斯教堂推薦給時間較緊湊遊客們的三大亮點,其實教堂內還有眾多雕工精美的祭壇、雕像等宗教藝術品(圖14),建議大家可以多留點時間細細品味,畢竟這些教堂就是中世紀歐洲的生活重心之一啊!

圖14 教堂內的宗教藝術品(下)

Day11圖14聖羅倫斯教堂的宗教藝術品.jpg

(圖14說明

右上:聖約翰祭壇下方的"最後的晚餐"雕刻(St. John's Altar/位置參見圖7平面圖的No.11);

右中:東方三博士祭壇(The Three Kings' Altar/位置參見圖7平面圖的No.18);

右下:瑪莎祭壇(The Martha Altar/位置參見圖7平面圖的No.21);

左:手持長劍的大天使米迦勒雕像,同樣為威特.斯托斯(VeitStoß)的作品)

聖羅倫斯教堂(St. Lorenz Kirche)相關資訊

地  址:Lorenzer Pl. 1, Nürnberg;

介紹網站聖羅倫斯教堂官網(德文版/包含開放時間) ;

門票收費:捐獻2 歐元/成人。

二、美德噴泉(Tugendbrunnen)

 參觀完聖羅倫斯教堂後,在教堂的北側矗立著一座青銅製的噴泉,這座噴泉就是紐倫堡老城區的地標之一~美德噴泉(圖15)。

圖15 美德噴泉(下)

20190606美德噴泉(紐倫堡)

美德噴泉始建於十六世紀晚期(西元1584~89年),青銅製的噴泉柱體充分展現出這裡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興盛與繁榮。柱體建造於八角形砂岩基座的中央,大致上可分為三層:

最下層有六位女神站立於柱體周邊,她們代表著六種美德

手持聖杯和十字架的女神代表 信仰;

手上抱著小嬰兒的女神代表 愛;

手扶著巨大船錨的女神代表 希望;

身旁有隻獅子的女神代表 寛宏大量;

手持水壺倒水的女神代表 節制;

身邊有隻綿羊的女神代表 耐心。

再往上的中間層則有六位小男孩(Putten,指巴洛克或洛可可風格中的裸體小男孩)吹著小號,而他們手中拿的盾牌,上面的圖案正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雙頭鷹標誌

最上層的女神蒙上雙眼,一手持長劍一手拿著天平,她就是大家熟知的正義女神。

正義加上前面所說的六種美德,成為美德噴泉所象徵的七美德,她時時刻刻提醒著往來的人們在生活中實踐這七項美德,遠離黑暗和邪惡的引誘。

美德噴泉還有個特別的地方,它在下層的噴水處竟是設計在六位女神的乳頭位置,這還真沒在其他地方看過耶~(圖16)

圖16 美德噴泉特別的水幕(下)

20190606美德噴泉特別的水幕

三、魔鬼噴泉(Teufelsbrünnlein)

 正當我們駐足欣賞美德噴泉的雕塑時,一位外國婦人忽然走過來和我們聊天,並且說要帶我們去看一個有趣的景點,原來是在聖羅倫斯教堂西正面外牆的"魔鬼噴泉"(面對教堂大門的左側外牆轉角處)。

魔鬼噴泉的由來緣自於紐倫堡的一個傳說,據說有個小男孩放學後常和他的朋友在羅倫斯廣場(Lorenzer Platz,就在聖羅倫斯教堂旁)比賽打彈珠,不過這個小男孩不大老實,他總是在比賽中作弊以取得勝利。有一天他的朋友發現他作弊,便和他吵了起來,這個小男孩不改愛撒謊的本性,便說:"如果我有作弊,那我就會被魔鬼抓走"。沒想到這話被魔鬼聽見了,立馬抓了這個小男孩飛上天(圖17),在飛過教堂時他的帽子掉了下來卡在唱詩班席的避雷針上面,所以這座避雷針有個特殊的形狀,它也被暱稱為"搗蛋鬼"(Lausbubenkäpple)

圖17 魔鬼噴泉的故事主角(下)

20190606魔鬼噴泉的主角

在聽完熱情婦人講述魔鬼噴泉的故事後,我們就繼續沿著國王街前行。佩格尼茨河(Pegnitz)由東向西橫越老城區的中央,將老城區分為南、北兩個區塊,只要沿著國王街前進,就能由博物館(Museumsbrücke)跨越佩格尼茨河進入老城區的北側。

在跨越佩格尼茨河時,大家不妨花點時間駐足橋上,欣賞一下佩河優美的風采(圖18 & 圖19)。

圖18 由博物館橋眺望聖靈醫院(下)

20190606由博物館橋眺望佩格尼茨河風光

(圖中跨越河道的美麗建築是紐倫堡知名的聖靈醫院(Heilig-Geist-Spital),在德國像這樣橫跨河道的建築物還不少,像明天要旅遊的班堡市政廳也是其中之一)

圖19 佩格尼茨河中悠游的水鳥(下)

20190606佩河中悠游的水鳥

過了博物館橋後繼續沿著馬路前行(過了河後就不是國王街,而是Plobenhofstraße街了),不一會兒就會經過一座小廣場,小廣場或許不起眼,但這裡有座你一定不會錯過的雕塑,那就是"Narrenschiffbrunnen"(愚人船噴泉)(圖20)。

圖20 愚人船噴泉(下)

20190606愚人船噴泉(紐倫堡)

(雖說是座噴泉,不過現場卻看不到任何一滴水,這是因為這座噴泉根本沒有接上水管,它是座"乾噴泉")

這座噴泉或許沒有先前介紹的幾座噴泉那麼歷史悠久,不過它的主題"愚人船"可是緣自於正港的德國諷刺敍事詩"Das Narrenschiff"。

"Das Narrenschiff"(愚人船)是西元1494年德國詩人塞巴斯蒂安.勃蘭特(Sebastian Brant)所發表的作品,故事描述搭載著一百多位乘客的一艘船,要前往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地方"Narragonien",不過大詩人筆下的"愚人"並不是指"傻子",而是泛指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的人,他在各章節中描寫了每個人所展現出的人性醜陋面,如自私、貪婪、八卦、通姦等,但這些乘客的共同目的地,竟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地點,是不是很諷刺呢?
這座噴泉是由德國雕塑家尤爾根.韋伯(JürgenWeber)創作,在西元1988年時被捐贈者買下放置於紐倫堡的這座小廣場。雕塑作品在船上當然沒有像原著有一百多人,不過透過強烈的肢體線條和表情張力,這座雕塑絕對值得大家停下腳步,仔細的來欣賞一下。

四、聖母堂(Frauenkirche)

 還記得我們之前介紹的紐倫堡三大教堂嗎?接下來我們就要前往另一座教堂~聖母堂。

在欣賞完張力十足的"愚人船噴泉"後,繼續沿著Plobenhofstraße街前行,沒幾步路就會看到右手邊有座單塔鐘樓、階梯式山牆的哥德式教堂,這座教堂就是聖母堂(圖21)。

圖21 位於中央市集廣場東側的聖母堂(下)

20190606位於中央市集廣場東側的聖母堂

聖母堂的建造時間在西元1352~1362年,比之我們先前參觀過的許多大教堂動輒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造時間,十年堪稱神速,主要的差別就在主建材~聖母堂是採用磚造的。

聖母堂最初的建造目的就是為了做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加冕場所,因此教堂內至今仍保有許多當時王權的象徵,包括帝國徽章、皇冠、十字架、權杖、寶劍等,只是這些寶物僅在特定的日子展出,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記得先上聖母堂的官網查詢展出時間喔!

在進入聖母堂參觀前,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教堂的西正面外觀。和其他哥德式教堂不同的是,聖母堂的入口是外突式的門廊(Porch),門廊正面的造型也很特別,是一座大的尖拱門之下又分為兩座較小的尖拱門;尖拱門的側面則以亞當、夏娃、聖母和先知的雕像做為裝飾。

西正面外觀上的另一個特點是階梯狀的屋頂山牆,這面山牆可是由先前介紹過、創作聖羅倫斯教堂會幕的德國名石雕家、也是建築師的亞當.卡夫(Adam Kraft)於西元1506~1508年所創作的,最初完工時山牆上的格子狀拱廊還有雕像裝飾其中,不過這些雕像在宗教改革的年代遭到毀壞。

進入門廊後,內部的裝飾則更顯貴氣,包括身著金漆的雕像和彩繪的背景(圖22),大家也別忘了仰望拱頂,因為包括拱頂及肋梁也有同系列的裝飾喔!(圖23)

圖22 西正面門廊內部(下)

20190606西正面門廊內部

圖23 門廊內的拱頂肋梁(下)

20190606西正面門廊內的拱頂肋梁

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我們進入聖母堂,欣賞一下教堂內部和宗教藝術品吧!

聖母堂雖然是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加冕而建,不過它的規模和之前參觀過的許多大教堂(主座教堂)相較算是比較嬌小一些,內部的裝飾也簡潔許多(圖24)。

圖24 聖母堂內部(下)

20190606聖母堂內部

不過即便較為簡潔,聖母堂還是內藏了不乏名家作品,大家也別錯過囉~

1.佩林多夫墓誌銘(Perringdorf sandstone epitaph)

 佩林多夫墓誌銘的雕刻位於(中殿旁)左側側廊的外牆面上,它也是亞當.卡夫(Adam Kraft)的作品,創作於西元1498年,原件最初安置於當時紐倫堡的奧古斯丁修道院,在修道院被拆除後移至聖母堂。雖然普世認為聖羅倫斯教堂的會幕才是亞當.卡夫的代表作,但這座雕刻中央的聖母散發著慈藹聖潔的光輝,再加上兩側的小天使拉起聖母寬厚的斗篷,尊榮與庇護的感受同在,吸睛度也是百分百。(圖25)

圖25 佩林多夫墓誌銘(下)

20190606佩林多夫墓誌銘(紐倫堡聖母堂)

2.主祭壇(圖徹祭壇/Tucher Altarpiece)

 聖母堂中另一件名作是主祭壇的神龕畫作,這件畫作的作者真名已不可考,只知道是一位生活於紐倫堡、姓圖徹的宗教畫家。圖徹祭壇神龕的中央畫作區分為三個區塊,由左至右的主題分別為天使報喜、耶穌受難和基督復活。不過主祭壇和唱詩班席的區域一般是不開放遊客進入的,因此也只能遙望大師名作了。(圖26)

圖26 聖母堂的主祭壇(下)

20190606聖母堂的主祭壇

(先前介紹的聖羅倫斯教堂和稍後會去的聖塞巴德斯教堂也都有被認定是圖徹大師的宗教藝術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稍加留意喔)

雖然聖母堂原本擁有的許多宗教藝術品現今都已移至紐倫堡的博物館中收藏,但教堂內仍然有許多雕工精緻的彩繪雕塑,有時間的朋友們也可以細細品味一番喔!(圖27)

圖27 聖母堂內精巧的宗教雕刻作品(下)

Day11圖27聖母堂內的宗教雕刻作品.jpg

(圖27說明

上:唱詩班席的天使燭台雕像;

中:唱詩班席的雕塑"天使報喜";

下:離開聖母堂前,位於大門內側上方的"耶穌受難"彩色浮雕;

這些宗教藝術品雖然多為十九世紀後的作品,但卻顯露出另一分溫潤的感受,似乎也傳達了聖母所代表的"虔誠")

除了精美的宗教藝術品外,大教堂內通常都還有一項巨大的設備~那就是用來彈奏聖歌的管風琴。相信大家都看過管風琴,高聳而巨大的外觀往往和莊重典雅的中世紀教堂有點格格不入,不過我們有幸在參觀當日巧遇教會的琴師來此彈奏,優揚的聖樂迴盪於高挑的教堂,只能說在原本莊重典雅的空間中又加入了令人沉靜的喜樂,這或許就是巨大管風琴存在的原因了吧!

[參觀當日聖母堂的管風琴樂音 影片]

最後在離開聖母堂之前,大家記得看一下時間,如果接近正午時分的話不妨移駕到戶外,因為在12點的鐘響過後,就可以欣賞音樂鐘的表演嘍!

音樂鐘的中央端坐著一位身著金袍的國王,他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查理四世(Karl IV,也譯為卡爾四世,聖母堂就是由他下令興建的),查理四世在西元1356年時頒布了"金璽詔書",明定皇帝由七位選帝侯所選出,音樂鐘所表演的內容也是據此而來(由七位選帝侯圍繞著查理四世旋轉,表演內容雖不若慕尼黑市政廳的音樂鐘那般花俏,不過這可是歷史上重要的一頁喔)。(圖28)

圖28 聖母堂的音樂鐘

20190606聖母堂的音樂鐘

聖母堂(Frauenkirche)相關資訊

地  址:Hauptmarkt 14, Nürnberg;

介紹網站聖母堂官網(德文版/包含開放時間) 。

五、美泉(Beautiful Fountain/Schöner Brunnen)

 聖母堂的前方是中央市集廣場(Hauptmarkt),而美泉就位於廣場的西北角,如哥德式教堂石雕尖塔般的造型矗立在八角形的水池中央,尖塔的四周有著四十座人物雕像,據說這些雕像代表著神聖羅馬帝國的世界觀。

有關美泉還有個淒美的愛情故事,有位鐡匠的助手愛上了他師父的女兒,不過鐡匠卻認為他的助手工藝尚未成熟,因而反對他們交往,這個傷心的男孩決定離開這塊傷心地。不過在他離開的前一晚卻在美泉的柵欄上鑲上了一只金戒指,這只金戒指雖然鑲在欄杆上卻能自由轉動,而且在外觀上沒有留下任何的接痕!

淒美的愛情故事雖然沒有結局,但卻為大家帶來了幸福!據說來到此地的旅客只要在許願時將金戒指往同方向轉三圈,所許的願望就能成真(特別是想生寶寶的)喔!(圖29)

圖29 美泉(紐倫堡中央市集廣場)

Day11圖_紐倫堡老城區美泉.jpg

(圖29說明:

左:造型宛如哥德式教堂石雕尖塔、高達19 m的美泉;

右:將金戒指往同方向轉動三圈,願望就會實現喔)

參觀完聖母堂和有著淒美愛情故事的美泉後,看看時間也接近中午了,正好來中央市集廣場嚐嚐最道地的在地美食囉!

六、中央市集廣場(Hauptmarkt)

 在歐洲,老城區的中心位置大概就是中央市集廣場,這些市集廣場自老城區逐漸興盛時便擔任著重要的角色,舉凡穀物、蔬果、牛奶等生活日用品,隨著時間的演進,或專屬於某種商品(如蔬果市場、牛奶市場等),或匯集各種商品,市集廣場總是扮演著老城區民眾的生活中心。即便今時今日,每週的星期一到星期五(部份地區的市集週六也有開市),中央市集廣場仍然聚集著許多的攤販,為熙攘過往的人們提供親切的服務。想嚐嚐在地美食嗎?來這裡就對了!(圖30)

圖30 位於聖母堂前的中央市集廣場(下)

20190606紐倫堡中央市集廣場

對於到老城區旅遊的觀光客來說,在地美食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廣場上來自各地的美味(像我們在 [德國想GO就GO]16:德國[不踩雷]美食推薦~Döner Kebab & Döner Rolle 乙篇介紹過的土耳其美食)也吸引著眾人的目光,不過對我們來說,在地特色美食肯定還是第一首選,以下就為各位介紹一間中央市集廣場的排隊美食~紐倫堡小香腸。

就像在 [德國想GO就GO]23:傳奇黑森林小鎮[弗萊堡]、蒂蒂湖 乙篇介紹的,德國香腸在許多地區都有不同的樣貌和口味,像之前嚐過的法蘭克福紅香腸、弗萊堡的超長紅香腸、慕尼黑的白香腸;而來到紐倫堡,當然就要來試試看知名的紐倫堡小香腸囉!

[紐倫堡小香腸簡介]

 紐倫堡小香腸緣自於中世紀,據說當時紐倫堡的城門每到傍晚時分便會關閉,禁止通行,為了讓來不及進城的商旅們不致因此而受飢,城內的香腸商特別將香腸做成小條狀,以便由城門的鎖孔中傳遞出去,這就是小香腸的由來囉!(也有別種版本的故事,這裡只列舉其一供大家參酌囉)

市集上販售小香腸的攤位不只一間,不過人潮最多的當屬美泉旁邊的這攤,小攤子或許沒有店名,但眾多的人潮就是它的最佳招牌!(圖31)

圖31 中央市集廣場的排隊美食(下)

20190606中央市集廣場的排隊美食

看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都想來此品嚐最道地的紐倫堡口味,不過一眼望去全都是德文的小攤子,要怎麼樣才能來一份在地好滋味呢?

別擔心,店家貼心的準備了附照片的簡單"菜單"(圖32),一起來看看有那些選項吧!

圖32 中央市集廣場排隊美食攤的"菜單"

Day11圖31紐倫堡排隊美食攤的菜單.jpg

小攤子的菜單乍看之下有六種選擇,不過仔細一看,其實只分為三大類

1. 3 im Weggla:Weggla是小圓歐式麵包的德文(它的模樣請參考圖32的菜單),而"3 im Weggla"指的就是"3根現煎的紐倫堡小香腸夾在小圓歐包內",最傳統的吃法是只加入黃芥末子醬,不過貼心的店家也準備了蕃茄醬讓大家自行調配,這就是最道地的紐倫堡口味!(3歐元/份)

 (圖32上中 是加上德式酸菜的"3 im Wellga",下方小字"mit Sauerkraut"就是指有加德式酸菜,4歐元/份)

2. "Fränkische" im brötchen:"Fränkische"是法蘭克油煎香腸,它就像是長形的紐倫堡小香腸;而"brötchen"其實就是"weggla"(小圓歐包),覺得3根小香腸的份量不夠嗎?你可以考慮來份"Fränkische" im brötchen(圖32上右,4.5歐元.份)。

 (圖32下左 是加上德式酸菜的"Fränkische" im brötchen,5歐元/份)。

3. 3 Mixed(Nürnberger/Fränkische/Geräucherte):覺得只有一種香腸的口味不夠豐富嗎?那你可以考慮來一份綜合口味的香腸三明治,外層一樣是一個小圓歐包,不過裡面的內餡綜合了紐倫堡小香腸、法蘭克油煎香腸和煙燻香腸和一根,又是一個"三種願望,一次滿足"的概念(圖32下中,4.5歐元/份)。

 (圖32下右 是加上德式酸菜的"3 Mixed",5歐元/份)。

在一輪的內心交戰後,我們最後選擇了"3 im weggla(mit Sauerkraut)"~最道地的紐倫堡口味(圖33)

圖33 3 im weggla(mit Sauerkraut)

Day11圖32_3imWeggla.jpg

脆皮、溫熱的小圓歐包夾著3根現煎、油亮且香氣四溢的紐倫堡小香腸,搭配滿滿的黃芥末子醬和蕃茄醬~這就是老城區漫遊的最佳點心啦!

在吃了道地的紐倫堡小吃後,時間也來到了正午,經過一個早上豐富的行程說實在腳也有點酸了,我們決定在市集廣場就近找間餐廳吃點東西,順便休息一下,下午還有另一段精彩的老城區巡禮,歡迎繼續前往下一篇 [德國想GO就GO]32: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2 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蘭 的頭像
    法蘭

    旅遊想GO就GO,你也做的到!@跟著法蘭去旅遊

    法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