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德國想GO就GO]34:德國古堡大道~班堡(班貝格/Bam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2-1

日  期:2019/6/7(Day12)

封面照片:班堡老市政廳

20190607由橋上觀賞班堡舊市政廳

今日行程路線:

上午行程:[班堡老城區]漫遊;(步行)

午  餐:Aecht Schlenkerla Rauchbier(須倫克拉酒館/啤酒醬汁豬腳、油煎香腸佐德式麵包、酸菜+煙煄啤酒);

下午行程:[班堡老城區](市集水果購物趣);

     班堡->符茲堡(Würzburg);(搭乘德鐡,約1hr)

     [符茲堡老城區]漫遊;

晚  餐:外帶市集德國傳統美食麵包夾香腸佐炸薯條回旅館享用;

住宿旅館:iHotel Residence(符茲堡)。

今天再次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們預計花費半天多的時間,好好的在同為古堡大道中的美麗城市~班堡老城區中悠遊漫步一番。

(有關古堡大道的簡介請參閱另篇 [德國想GO就GO]31: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1 之"古堡大道簡介"乙節)

班堡是德國許多知名老城區中少數距離火車站較遠的城市,早晨七點對歐洲的街道來說算是相當冷清,不過這樣反而讓我們能在悠閒的氛圍下,一面散步到老城區的市中心,一面細細的品味沿途的美景。

和前一篇介紹的紐倫堡相比較,紐倫堡算是神聖羅馬帝國中的異數,它以自由城市的特殊地位聞名於世(有關這部份的簡介可參閱另篇 [德國想GO就GO]32: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2 中七、聖賽巴德斯教堂(St. Sebaldus Kirche)乙節),這和我們今天要造訪的班堡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

西元1007年,神聖羅馬帝國德國王國國王海因里希二世(Heinrich II,或稱享利二世)在班堡成立新的主教教區後,班堡隨即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德國王國的中心,班堡大主教享有極大的權力,也是政教合一的統治者。

另外,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軍對德國本土進行了密集的轟炸,幾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無法倖免於難(包括我們之前造訪的法蘭克福、科隆、慕尼黑、紐倫堡等地),但班堡卻奇蹟式的逃過了一劫,美麗的千年古城因此得以完整的保存至今,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班堡老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讓這座千年古城更加受到世人的矚目;現在就請大家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來一趟悠閒的班堡老城區漫遊之旅吧!

圖1  我們的班堡老城區觀光地圖(下)

Day12圖1班堡老城區觀光地圖.jpg

[班堡老城區]必訪景點

一、沿主街(Hauptwachstraße)漫步前往老城區,感受早晨班堡的活力

1.馬克西米利安噴泉(Maximiliansbrunnen)

 經過造型優雅的鏈橋(Kettenbrücke),繼續沿著主街(Hauptwachstraße)前行,不一會兒右手邊就會看到一處寬敞的廣場,廣場靠近主街的位置有座矗立著幾座青銅雕像的噴泉,這座噴泉就是馬克西米利安噴泉(圖2)。

圖2 馬克西米利安噴泉(下)

20190607馬克西米利安噴泉(班堡)

馬克西米利安噴泉建於西元1888年,距今約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噴泉的樣子或許並不特別吸引人,不過噴泉上的幾座青銅雕像可是班堡歷史上幾位地位舉足輕重的人士,矗立於中央石墩上的當然就是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 Joseph (Bayern)),他是巴伐利亞王國的第一任國王;這麼介紹大家或許還是有些陌生,還記得德國知名的新天鵝堡的建造人路德維西二世嗎?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就是他的曾祖父啦!

(有關路德維西二世和新天鵝堡的介紹請參閱另篇 [德國想GO就GO]27:浪漫與哀愁~德國[新天鵝堡]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08 )

另外在噴泉的周邊還立有四座青銅雕像,這四位也是對班堡影響至深的重要角色,其中面向主街、左手端著一座擁有四座尖塔建築的這位是我們之前提過的神聖羅馬帝國德國王國的國王海因里希二世(Heinrich II,或稱享利二世,西元973年~1024年),他同時也是班堡主教教區的創建人;而他左手端著的建築物正是班堡大教堂;

接下來位在海因里希二世的左手側,也是噴泉雕像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她是海因里希二世的妻子聖庫尼貢德(Holy Kunigunde)王后(西元980年~1033年),她在國王去世後曾短暫代理了國王的職務,之後便將王國交予繼任者,自己則移居至自己所創建的考豐根修道院(monastery of Kaufungen),最終以修女的身份離世;西元1200年時被天主教封為聖人;

位於海因里希二世的右手邊、手執旗幟的則是德國國王康拉德三世(西元1093年~1152年);由國王的穿著和手持的旗幟不難猜到他和十字軍東征的關係(國王曾參與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最後一位是在康拉德三世和聖庫尼頁德中間、右手持十字架,這位是班堡的主教奧托一世(Otto I. von Bamberg,西元1060年~1139年);奧托一世在世時對班堡教區貢獻良多,他改革並建立了許多修道院,也致力於協調教皇和國王之間的職權紛爭;死後也被封為聖人。

2.海神噴泉(Neptunbrunnen)

 在簡單認識了馬克西米利安噴泉上的幾位重要人物後,順著道路繼續前行,不一會兒就會看到左手邊出現一座醒目的噴泉,這座噴泉就是"海神噴泉"(圖3)。

圖3 班堡老城區的海神噴泉(下)

20190607海神噴泉(班堡老城區)

拜眾多好萊塢電影所賜(如怒戰天神(Warth of the Titans)、波西傑克森系列(Percy Jackson & the Olympians)電影等),大家對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波塞頓應該都不陌生,不過到了羅馬帝國時期,這些經羅馬宗教繼承的希臘諸神也有了新的羅馬名字,像波塞頓就被稱為"湼普頓"(Neptune)。班堡除了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千年古城,它其實也是一座大學城,據說這座海神噴泉也是當地學生們聚會的熱門集合地點喔!

3.遊客服務中心

 在欣賞完有點童趣的海神噴泉後,繼續往河的方向前進,跨越可愛的小拱橋((brucknersteg/布魯克納橋)後,就會抵達有著漂亮花園的班堡遊客服務中心(Tourist Information,圖4)。

圖4 班堡遊客服務中心和前方花園(下)

Day12圖4班堡遊客服務中心和花園.jpg

(圖4說明

上:班堡遊客服務中心;

下:由遊客服務中心前方花園遠望老城區,照片中央擁有尖塔的教堂是位於小山坡上的聖史蒂芬教堂(St. Stephan))

前面有提到在西元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便將班堡老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班堡擁有許多令人驚豔的特色,它是一座建立在七座山丘上的"山城";沿著雷格尼茨河旁的中世紀漁村美景更有著"小威尼斯"的美稱;另外,在老城區的北側還有著獨具特色的"城市田園"風光,一些當地特有的作物品種自中世紀起被妥善的保存至今,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沿著Heiliggrabstraße街走上Aussichtsplattform Gärtnerstadt(田園小鎮觀景平台),一覽班堡文化遺產中的田園美景!

另外班堡也是眾多特色啤酒的產地,在有關啤酒的歷史上班堡還有個有趣的數字:早在西元1818年時班堡便擁有65座的啤酒釀造廠~但當時的人口也不過才17,000人!(真的很愛啤酒耶)如果你剛好是啤酒愛好者,遊客中心也提供有趣的BeerTasting Tour(啤酒品嚐之旅,付費行程),在專業的導遊帶領之下認識啤酒的釀造過程和釀酒廠的有趣歷史,當然也少不了品嚐數種特色啤酒嘍!

想要更深入的了解班堡嗎?到遊客服務中心看看吧!

班堡遊客服務中心(Bamberger Tourismuscenter)相關資訊

地  址:Geyerswörthstraße 5, Bamberg;

介紹網站班堡遊客服務中心官網(英文版/包含開放時間) 。

(班堡另外還有一座世界遺產遊客中心(Welterbe-Besuchszentrum Bamberg),就在遊客服務中心附近,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前往了解一下喔)

二、Geyerswörthsteg橋上欣賞雷格尼茨河(Regnitz)風光和班堡老市政廳

 離開遊客服務中心後,下一站要去參觀班堡的老市政廳,不過在前往老市政廳之前,我們要先到附近的Geyerswörthsteg橋上一遊,因為這裡是最能看到老市政廳落腳處的特色的地方!(圖5)

圖5 由橋上觀賞班堡老市政廳(下)

20190607由橋上觀賞班堡舊市政廳

千萬別懷疑你的眼睛,老市政廳就是建造於一座河中的人造小島上!

有關於老市政廳為何要建造在河中的小島上,這可是有個小故事的。話說當年班堡的市民們想要建造一棟市政廳,不過主教大人卻不願撥出任何一小塊土地供市政廳之用;但市民們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反制小氣的主教,他們決定以打樁的方式做為基礎,在雷格尼茨河的左支流(Linker Regnitzarm)中建造一座人工小島,再將市政廳建築於這座小島上,由Geyerswörthsteg橋上一看,老市政廳彷彿是建築在河中的一艘小船上,市政廳的地板大小甚至超出了"小船"的邊界,這樣的奇景還真讓人不得不佩服班堡市民的天馬行空!

三、老市政廳(Altes Rathaus)

 在欣賞完河中的老市政廳建築後,就可以到隔壁的拱橋上,近距離來觀賞老市政廳的建築特色。

老市政廳首次在文獻中被提及可追溯至西元1387年,不過現今我們看到的型式大約是1461年到1467年重建時所完成,算算距今大約也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就外觀上來看,老市政廳包括了覆滿壁畫的哥德式建築、橋中央的城樓(橋塔)和半木屋結構的小屋,雖說主體型式是在十五世紀中葉所完成,不過現今所見的洛可可風卻是在十八世紀中葉翻新時才完成。

如果細看橋中央的城樓,可以看到做工精細的洛可可風陽台和紋章徽飾(圖6),這個紋章是班堡的王子主教徽章,它要傳達給民眾的是:當你進入城樓以後,你就進到了王子主教所管轄的領地範圍。

圖6 班堡老市政廳的塔樓(下)

20190607班堡舊市政廳的塔樓

(圖6說明

洛可可風的美麗陽台上插著兩支旗幟,右側的紅白旗是班堡的市旗;左側的黃旗則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證班堡老城區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旗幟;

另外上方班堡王子主教的紋章被網子整個包覆起來,它的作用是避免鳥類停留在上面造成鳥糞對古蹟的污染破壞)

另外覆滿壁畫的立面也是老市政廳最有趣味的風景,各種人物、人像、天使的彩繪圖案讓人目不暇給,不過其中有兩位小天使是貨真價實的"立體"雕像喔!大家可別忘了來找查(圖7)

圖7 快來找查看看立體的小天使在哪裡(下)

Day12舊市政廳的立面壁畫.jpg

(圖7說明

兩面壁畫中只有二處是真正"立體"的喔(小提示:而且兩處在同一面))

老市政廳不僅展現了當時優異的工程技術,它同時也代表著資產階級對抗主教權力的決心!

除了饒富趣味的外觀之外,老市政廳的內部也很值得一遊,其中北側(就是有壁畫的那棟)上層議會大廳洛可可風的灰泥天花板特別值得一看;另外老市政廳目前也是班堡市立博物館的所在地,裡面展示路德維希教授彩陶和瓷器的收藏品,據說這裡也是德國彩陶和資器最大的收藏館,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多留點時間入內參觀喔!

老市政廳(Altes Rathaus)相關資訊

地  址:Obere Brücke, Bamberg;

介紹網站班堡遊客服務中心官網 (英文版)。

四、Untere Brücke橋上欣賞小威尼斯風光

 除了老市政廳塔樓所在的Obere Brücke橋(上橋,意思是"較上游的橋")之外,其實在市政廳的北側還有一座橋也連接著市政廳和兩岸,這座橋就是Untere Brücke橋(下橋,當然就是"較下游的橋"囉)。在中世紀時,班堡的漁夫們就住在位於下橋和Markusstraße街(馬庫斯街)之間的河岸邊,他們的住宅是傳統的半木屋結構,棟棟相連緊依河邊,有的住家前方小碼頭旁還有漂亮的小花園,這區典雅浪漫的河段令人彷若置身水都之中,因此被稱為"Little Venice"(小威尼斯)(圖8 & 圖9) 。

圖8 小威尼斯和河岸的起重機(下)

20190607小威尼斯和古老的起重機

(圖8說明

圖中河的右側就是浪漫的小威尼斯;

另外圖中右側有兩台老式的起重機,可別小看這兩台"Am Kranen"(河岸邊的起重機),早在西元11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就授予班堡"堆垛權"(Stapelrecht,就是一個城市可以要求經過的商人在當地出售他的貨物一段時間的權利),因此凡是經過班堡的船隻都必須停留在當地出售三天的貨品,所以這兩台起重機對班堡的繁榮可是功不可沒喔!)

圖9 由下橋眺望小威尼斯美景(下)

Day12班堡小威尼斯風光.jpg

遊覽小威尼斯的最佳方式有二種:

1.以步行方式繞道至對岸的Am Leinritt街,駐足對岸或悠遊漫步欣賞對岸的小威尼斯風光;

2.如果預計在班堡停留1天以上,還可以考慮以搭乘遊船的方式近距離欣賞小威尼斯美景;有關班堡遊船的相關資訊可以上遊船公司Personenschiffahrt Kropf GmbH& Co的網站查詢。

班堡遊船相關資訊

介紹網站Personenschiffahrt Kropf GmbH& Co遊船公司網站 (德文版,包含船班、購票資訊等)

最後在離開小威尼斯之前,還可以再看一眼位於河岸起重機旁、擁有紅瓦斜頂、黃色砂岩磚砌的房子,在這棟房子南面的山牆上跪趴著一隻栩栩如生的公牛雕像,大家猜猜看這棟房子最初的功用是什麼?

這其實不大好猜,因為它是中世紀晚期班堡市的屠宰場和肉品批發市場(Schlachthaus,圖10);而山牆上的公牛雕像則是西元1741/1742年的作品,創作者Johann Adam Nickel還在雕像下方以拉丁文寫下了一段有趣的銘文,大意是說這隻牛啊,牠沒有機會經歷由出生至成長的過程,牠是透過我藝術家之手而完成的

圖10 中世紀晚期班堡市的屠宰場(下)

Day12中世紀晚期班堡市的屠宰場.jpg

(圖10說明

上:照片左側擁有紅瓦斜頂、黃色砂岩磚砌的房子就是中世紀晚期班堡市的屠宰場和肉品批發市場;它的旁邊就是班堡遊船的登船處;

下:屠宰場山牆上栩栩如生的公牛雕像)

不過這棟房子現已不再是屠宰場和肉品批發市場,它現在是班堡大學的圖書館分館,以典雅古樸的建築外觀來說,做為圖書館似乎更為相襯呢!(班堡不僅以世界文化遺產聞名,它同時也是一座知名的大學城)

五、舊皇宮(Alte Hofhaltung/Old Court)

 在欣賞完浪漫悠閒的小威尼斯風光後,既然已經進入王子主教的領地範圍,接下來我們就要朝著上坡方向前進,好好來探索中世紀班堡的權力中心所在地~大教堂山(Cathedral Hill)。不過在正式介紹大教堂山的幾個重要景點之前,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班堡的地形。班堡市的型狀像一座斜擺著的盾牌(圖11),雷格尼茨河和它的左支流自東南往西北將班堡市分為兩半,其中主要的平坦地區大致位於左支流的東北側,在這一塊平坦地區的外圍則是群山環繞,班堡素有"七山城"(Seven Hill City)或"法蘭克羅馬"(Franconian Rome)之稱,所指就是位於山丘上的這片區域。

圖11 班堡市地形圖(下)

Day12圖11班堡市地形圖.jpg

我們現在前往的大教堂山自十一世紀起便是班堡教區的權力中心,班堡大教堂座落於山頂,緊鄰大教堂的還有舊皇宮,以及對面的新皇宮;在新皇宮的後方則是美麗的玫瑰花園,這些宏偉壯麗的權力象徵和山腳下窄巷兩旁的紅瓦斜頂住宅再次顯露出王子主教和資產階級的強烈對比!

在簡單認識班堡市的地形後,接下來我們只要注視著高聳於班堡天際線的大教堂塔樓尖頂,順著上坡的方向前進,約莫10分鐘內就會抵達鄰位於大教堂旁的舊皇宮。

 舊皇宮早期曾做為神聖羅馬帝國德國王國國王海因里希二世的宮殿,西元1007年他在班堡成立新的主教教區後,這裡也成為主教的宅邸;1185年時一場大火燒毀了大教堂和舊皇宮,繼之重建的是一棟單層的宮殿;不過到了十六世紀時,這座單層宮殿又被重建為精美的德國文藝復興式宮殿,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模樣。

在簡單了解了舊皇宮的歷史之後,現在就請大家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來看看這棟美麗的建築物有什麼值得一看的亮點吧!

1.舊皇宮入口大門(Beautiful Gateway)

 只要來到舊皇宮的入口處,就一定會被這座漂亮的砂岩大門(圖12)所吸引,既然曾經是主教的宅邸,代表宗教的各種元素自是不可或缺,在拱門正上方的浮雕中,位居中央的是聖母瑪利亞;立於聖母兩側、兩人合力托起班堡大教堂的則是聖海因里希(St. Heinrich,就是班堡教區的創建人海因里希二世,他死後被天主教封為聖人)和聖庫尼貢德(St. Kunigunde,前面在介紹馬克西米利安噴泉時有提到,她是海因里希二世的皇后,死後亦被天主教封為聖人);再往旁邊的兩位則是聖彼得(St. Peter)和聖喬治(St. George)(圖13)。

圖12 舊皇宮的入口大門(下)

20190607班堡舊皇宮大門

圖13 入口大門上方的浮雕(下)

20190607班堡舊皇宮大門上的浮雕

除了聖母和4位聖人之外,再往兩側還有兩尊姿勢呈側臥狀的浮雕像,他們代表著流經班堡市邊界的美茵河(Main,它也是萊茵河最長的一條支流)和斜向貫穿班堡市的雷格尼茨河(Regnitz,美茵河的支流)。

2.內庭院(Inner Court)

 在欣賞完如藝術品般的大門後,接著我們就要進入這座美麗的大門,來瞧瞧舊皇宮的內部了。

走進大門後,隨之而來的是一處地面鋪滿石磚的開闊庭院,而庭院的北、西、南三面環繞著美麗典雅的半木屋建築,在建築物的木製圍欄上整齊的掛著花朵盛開的盆栽,這座保存良好的內庭院讓人一秒回到中世紀,復古又浪漫的場景,就連知名電影都曾來此取景呢!(圖14)

圖14 舊皇宮內庭院的美景和電影劇照對照圖(下)

Day12舊皇宮內庭院美景和電影劇照.jpg

(圖14說明

上:圍繞著內庭院美麗的半木屋建築;

下:這處漂亮的內庭院也是改篇自法國大文豪大仲馬名著"三劍客"的電影~"劍客聯盟:雲端之戰"(The Three Musketeers)的拍攝地點,大家能找到年輕帥氣的劍客達太安一躍而起時背後的場景在那裡嗎?

以上劇照摘錄自IMDb網站 劍客聯盟:雲端之戰 圖庫,如果還想要欣賞更多精彩劇照的話,歡迎前往IMDb網站)

3.班堡歷史博物館((Historisches Museum Bamberg/Bamberg Historical Museum)

 除了美麗典雅的半木屋建築外,在入口大門的左側(由大門望向內庭院的方向為準)還有一棟擁有巴洛克式山牆的砂岩建築,這裡雖然名為"舊皇宮",不過它現在可是班堡歷史博物館的所在地。

班堡歷史博物館收藏了自史前時代起至二十一世紀的許多歷史文物,它的展出方式也很特別,前面有提到雷格尼茨河自東南往西北貫穿了整個班堡市,因此雷河在地理上、交通上和經濟上對整座城市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館方特別以"雷河做為班堡的生命線"為主軸加以鋪陳河流和城市的關聯性,讓遊客能對這座世界遺產古城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想要多了解班堡的過往嗎?記得多留點時間拜訪班堡歷史博物館喔!

班堡歷史博物館相關資訊

地  址:班堡舊皇宮內;

介紹網址"在班堡的博物館"官網(有英文版,包括開放時間和現在展出內容簡介)。

六、班堡大教堂(Bamberger Dom)

 在參觀完感性與知性兼具的舊皇宮後,接著就是班堡漫遊的重頭戲之一~位於舊皇宮旁的班堡大教堂

前面在介紹班堡的地形時有提到,班堡素有"七山城"之稱,而班堡大教堂就位於其中一座山(大教堂山)的山頂。西元1002年,海因里希二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德國王國的國王,他就開始在大教堂山的山頂上建造一座教堂;到了1007年,海因里希二世在班堡成立了新教區,這座教堂便成為班堡教區的主教座堂(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大教堂"),不過其時教堂尚未完工,一直到西元1012年的5月6日,國王生日的那天,教堂才正式由國王奉獻給教區,成為班堡教區的大教堂。不過到了1081年時,教堂慘遭祝融之災而損毀;之後教堂也很快的在原址修建完成,但是到了1185年時教堂竟然又再度遭受祝融之災;接下來再建造的大教堂大致上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了。以建築型式來說,它是屬於晚期羅馬式和早期哥德式的混搭風,分立於四個角落的尖頂塔樓亦成為班堡大教堂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

在簡單介紹過大教堂的歷史後,接下來就要來看看班堡大教堂有那些必看的亮點囉!

1.王子之門(Fürstenportal)

 由舊皇宮漂亮的入(出)口出來後右轉,往大教堂方向望去就會看到一座多層次的石雕拱門,這座拱門便是"王子之門"(圖15上圖)。走上階梯之後,門框兩側的裝飾柱上雕刻著上下兩排人物雕像,這是代表新約的使徒站在舊約先知的肩膀上(當時的國教已是基督教);拱頂浮雕描繪了聖經中"最後的審判"場景,耶穌端坐在中央;在左側的人們面露微笑,有的雙手合十,有的手持耶穌殉道時的十字架,他們是信仰天主而得到賜福的;而右側則是魔鬼路西法以一條鐡鍊將一群咧嘴奸笑的人們拖離耶穌,這群人中甚至還包括了主教、國王和富人(手中拿著一袋錢的那位);最後,跪在耶穌腳旁的則是聖母瑪利亞和施洗者約翰。這塊浮雕據說是在西元1225年時完成的作品(圖15下圖)。

圖15 班堡大教堂的王子之門(下)

Day12班堡大教堂的王子之門.jpg

雖說王子之門離舊皇宮最近,不過這座門平時並不開放,大家必須繞道至教堂東南角的"亞當門"(Adamspforte)才能進入大教堂。

2.亞當門(Adamspforte)

 亞當門和王子之門相較起來顯得樸素許多,雖然同樣是石雕拱門,不過亞當門在拱頂的部份只有簡單的鋸齒型花紋做為裝飾;在門框兩側的裝飾柱上同樣雕刻著人物雕像,大家看的出來這幾位是誰嗎?(圖16)

圖16 亞當門的人物雕像(下)

20190607班堡大教堂的亞當門

(圖16說明

班堡大教堂東南角的"亞當門",門的左、右兩側各有三座人物雕像,左側的三位其中有二位我們之前介紹過,分別是最靠近門扇的班堡教區創建人海因里希二世國王;在他身旁的則是他的妻子庫尼貢德皇后,他們倆位去世後都被天主教封為聖人;

右側的三座雕像中也有兩座很好辨認,分別是最外側的女性夏娃和位居中間的男性亞當;最靠近門扇的則是聖彼得;以亞當和夏娃立於教堂門口,似乎也象徵著進入教堂後就進入了天國(上帝的領地))

班堡大教堂和我們之前參觀的許多大教堂一樣,除了教堂本身華麗宏偉的建築外,在教堂內部也裝飾著許多精美的宗教藝術品,值得大家來此細細品味,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大教堂,好好來欣賞這些由中世紀留傳至今的藝術傑作囉!

不過大教堂內可供參觀的亮點實在很多,一一細數不免顯得太過冗長,依照慣例我們還是選擇幾處最有名或最喜歡的作品為大家介紹,至於其他的部份,就請大家親臨現場時再慢慢欣賞囉~

[班堡大教堂內部簡介]

1.教皇之墓(Papstgrab)

 一進到大教堂的中殿,挑高的尖頂就充份展現出哥德式教堂的建築特色(圖17);不過仔細一看,兩側外牆的開窗面積似乎又比典型的哥德式教堂小了些,沒錯,這座完成於西元!237年的大教堂正是屬於晚期羅馬式和早期哥德式的建築風格。

圖17 班堡大教堂的中殿(下)

20190607班堡大教堂的中殿

2.主祭台(Der Hauptaltar)

 沿著中央走道一直向前就會抵達主祭台的前方,這座主祭台並非中世紀的作品,它是在西元1974年時由一位慕尼黑的藝術家克勞斯.巴克蒙德(Klaus Backmund)所創作的,祭台主體是以砂岩製作,四周再鑲嵌青銅飾板,飾板的內容主要描述耶穌的生平事蹟。以一般遊客所看到的東面來說,三塊飾板(由左至右)分別描繪著耶穌在橄欖山上祈禱(橄欖山位於耶路撒冷的對面,身處橄欖山上正好可以望向聖城耶路撒冷,因此耶穌時常到橄欖山上祈禱)、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以及耶穌復活(圖18);

圖18 班堡大教堂的主祭台、主教座椅和教皇之墓(下)

Day12班堡大教堂主祭壇和教皇墓.jpg

(圖18說明

上:圖片下方有著金色鑲板的台子就是主祭台;順著主祭台後方的階梯便可上到教堂西側的唱詩班席,而唱詩班席的中央擺放著兩件物品,分別是前方金色的主教座席和後方的教皇之墓;

下:主祭台東面的三塊飾板)

至於其他的飾板上還包括將主祭台奉獻給教堂的大主教約瑟夫.施耐德(Josef Schneider)的徽章,以及他的拉丁格言等,不過我們到訪當日主祭台至西側唱詩班席的這塊區域並未開放參觀,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先到班堡大教堂官網查詢相關資訊)

3.教皇之墓(Papstgrab)

 雖然我們到訪當日主祭台至西側唱詩班席的區域並未開放參觀,但是這個區域內還是有個重要的亮點要介紹~就是西側唱詩席中央的"教皇之墓"(參見圖18,順著主祭台後方階梯紅毯上到唱詩班席後,首先看到的是金光閃耀的"主教座席"(Kathedra),而位於主教座席後方的灰色石棺(石棺寬度與主教座席相仿,所以即使在圖18中也看不到)就是班堡大教堂中名聞遐邇的"教皇之墓"了。教皇之墓中埋葬的是西元1046~1047年間擔任羅馬教皇的克萊孟二世(Clemens II),他在就任之前是班堡教區的第二任大主教,因此安葬於班堡也是教皇的遺願;這也是阿爾卑斯山北部唯一的一座教皇墳墓

4.瑪利亞祭壇(Marienaltar von Veit Stoß)

 在西側唱討班席的兩旁側廊底各有一座小祭壇(或稱為小祭台),這兩座小祭壇也是班堡大教堂中的藝術傑作,在西南角(面對主祭台的左邊側廊)的這座祭壇(圖19)是以木雕製成,與一般祭壇比較不同的是它採用了深褐色的塗料而非施予彩繪;祭壇中央雕刻的是耶穌誔生;在右側翼上方是聖母瑪利亞的誔生;而左側翼上方描述的則是瑪利亞帶著小耶穌逃離埃及(這段故事記載於聖經馬太福音中);至於下方顯示的是耶穌誔生時東方三王前來朝拜;這座神龕雖然不像其他神龕有著絢麗的彩繪,但深褐色的浮雕更彰顯出歲月古樸的痕跡。如果大家有到過紐倫堡一遊的話,一定有參觀過德國雕刻名家威特.斯托斯(Veit Stoß)[的怍品,而這座瑪利亞祭壇正是這位來自紐倫堡的名雕刻家在西元1520~1523年所創作的作品!

(據大教堂官網記戴,這座神龕原本在人物的眼部和嘴巴是彩色的,其他部份則是如蜂蜜般的黃色;現在所看到的深褐是在19世紀時所加上去的)

圖19 瑪利亞祭壇(班堡大教堂)(下)

20190607瑪利亞祭壇

(如果想看看威特.斯托斯的其他作品,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31: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1 [聖羅倫斯教堂內部簡介]的必看亮點2.天使報喜(圖10);

同篇中[聖羅倫斯教堂內部簡介]圖14左圖"手持長劍的大天使米迦勒"雕像;

[德國想GO就GO]32: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2 [聖賽巴德斯教堂內部簡介]3.主祭壇前的十字架雕像組(圖9))

在欣賞完木雕大師的作品後,讓我們移步至大教堂的西北角(面對主祭台右側)的側廊底,這裡也擺放著一座小祭壇,祭壇神龕同樣以木雕製成,不過金光閃耀的絢麗彩繪和西南角的瑪利亞祭壇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是來自於米爾豪森(Mühlhausen,位於班堡西南邊,距班堡約半小時車程的小鎮)教區教堂的瑪利亞祭壇(Mühlhausener Marienalter)(圖20)。

圖20 來自米爾豪森的瑪利亞祭壇(下)

Day12來自米爾豪森的瑪利亞祭壇.jpg

這座祭壇神龕的主角是一座真人大小的聖母像,聖母手裡抱著小耶穌,頭頂上有兩位小天使為祂戴上皇冠,腳下踏著一彎明月,在身後則散發出如太陽光般的金色光芒,這和我們之前在紐倫堡聖賽巴德斯教堂所見到的"光環中的聖母抱子像"非常相似,所刻畫的正是聖經啟示錄第十二章開頭所描述的情景(A great sign appeared in heaven: a woman clothed with the sun, with the moon under her feet and a crown of twelve stars on her head)。作品的創作時間大約是在西元1500年左右,不過一直到了1904年時才被捐贈給班堡大教堂。

另外在祭壇前的砂盤前備有奉獻箱,只要捐獻1歐元,便可以點上一根蠟燭在此祈福,大家也可以嘗試看看,這也是融入中世紀歐洲生活的方式之一喔!

(在德國,許多教堂的小祭壇前都有類似的祈福蠟燭,虔誠的點上一支蠟燭,或許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喜樂與平安喔~)

5.皇帝陵墓(Kaisergrab)

 在參觀完教堂西側之後,順著中殿往入口(亞當之門)的方向走到底,就會見到一座以鑄鐡欄杆圍繞著的大理石棺,這座石棺就是班堡教區的創建者~海因里希二世和他的妻子庫尼項貢德皇后之墓(圖21)。

圖21 國王和皇后之墓(下)

20190607國王和皇后之墓(班堡大教堂)

本篇之前有提到,海因里希二世和妻子在去世之後雙雙被天主教封為聖人,他們合葬在班堡大教堂內;這座石棺出自德國雕刻大師蒂爾曼.里門施奈德(Tilman Riemenschneider)之手,創作於西元1499~1503年,石棺蓋上為海因里希二世夫妻倆人的雕像,雕像身形略顯消瘦、面容肅斂,彷彿訴說著國王和皇后一生致力於奉獻天主的虔誠之心;石棺側面則是以五幅浮雕來闡述國王和皇后一生的傳奇事蹟,如果站在東側唱詩班席的階梯上方俯看石棺(參見圖21),左側(皇后身側)的兩幅雕刻描繪著"皇后試耕犁"和"皇后與建造教堂時不滿的工人";鄰近唱詩班席的一面則是"國王在皇后的身旁去世"(參見圖22);至於右側的浮雕刻畫的則是"國王的結石病被治癒"和"國王死後靈魂被秤量"。國王和皇后一生致力為天主服務,他們大部份的財富也都捐獻給慈善事業,以這五幅傳奇事蹟的浮雕環繞著石棺,或許就是對兩位聖人最適切的禮敬吧!

(海因里希二世(或譯為享利二世)生前頭銜眾多,和德國相關的包括西元1002起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德國王國的國王;西元1014年時受教宗本篤八世(Benedictus PP. VIII)的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圖22 國王和皇后之墓的浮雕之一(下)

20190607國王和皇后之墓的浮雕之一

6.班堡騎士(Bamberger Reiter)

 在瞻仰國王和皇后之墓後,石棺的左邊(面對東側唱詩班席)柱旁有座騎士雕像,這座雕像就是著名的"班堡騎士"(圖23)。

圖23 班堡騎士雕像(下)

20190607班堡騎士雕像

"班堡騎士"是目前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由數塊砂岩雕鑿而成的騎士雕像,這位騎士的身份已不可考,不過由他頭戴皇冠來看,他應該是一位國王;另外雕像的頭頂上方有座華蓋,因此他應該還是一位聖人;綜合以上兩點來推斷,這位騎士的身份很可能是海因里希二世皇帝的姐夫、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匈牙利國王斯蒂芬(I. (Szent) István),據說他曾騎著馬由王子之門進入班堡大教堂。

除了騎士本身之外,這座雕像還有個值得一看的亮點~大家有發現在騎士像右下方的托座其實是個雕工精美的樹葉面具嗎?

教皇之墓皇帝陵墓班堡騎士雕像是班堡大教堂官網推薦的三大亮點,如果時間有限的話建議大家可以先由這三個地方開始參觀。

不過大教堂內值得一看的亮點實在很多,像是存放耶穌受難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釘子的聖釘小教堂(Nagelkapelle)(有關聖釘被找到的故事請參閱 [德國想GO就GO]17:特里爾(Trier)~德國最古老的城市@德國19天自由行Day04-1 乙篇)、地下墓室(Krypta)(尤其是東唱詩班席下方的地下室,這裡是整座大教堂中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唱詩班席和側廊隔間牆(屏風牆)上的雕刻等,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多留些時間在教堂內走走看看,或許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喔!

圖24 班堡大教堂內的宗教藝術傑作(下)

Day12班堡大教堂內的宗教藝術品.jpg

(圖24說明

左上:聖經中的示巴女王(königin von saba),依據聖經舊約記載,示巴女王曾前往耶路撒冷拜訪索羅門王;有關這段故事大家可以自行上網閱讀。

這座雕像位於西側唱詩班席上,不過因為我們到訪當日此區域並未開放參觀,所以只能欣賞到背影囉~

右上:除了精美的雕刻,大教堂內也有不少壁畫作品;

左下:這可能是古老的壁畫之一,斑駁的色彩正好能體現大教堂悠久的歷史;

右下:費德里希一世.馮.霍恩洛赫主教(Bischofs Friedrich I. von Hohenlohe)雕像,主教卒於西元1352年,雖說是主教的雕像,不過這座雕像所傳達的是主教的內在形象~為上帝和人民服務的牧羊人;雕像憔悴清瘦的臉龐也突顯了當時正值溫疫流行的期間)

班堡大教堂(Bamberger Dom)相關資訊

地  址:Dompl.,  Bamberg;

介紹網址班堡大教堂官網(德文版,包括開放時間和虛擬導覽介紹)

七、須倫克拉酒館(Aecht Schlenkerla Rauchbier)

 前面在介紹班堡遊客中心時有提到,班堡是眾多特色啤酒的產地,如果你剛好是啤酒愛好者,遊客中心提供了有趣的BeerTasting Tour(啤酒品嚐之旅,付費行程),在專業的導遊帶領之下認識啤酒的釀造過程和釀酒廠的有趣歷史,還可以品嚐幾種特色啤酒;但是如果你和我們一樣時間有限,想利用正餐時間品嚐美食順道來杯特色啤酒的話,那就千萬別錯過"須倫克拉酒館"!

須倫克拉酒館位於多明尼卡內街6號(Dominikanerstraße 6,,圖25),大致上介於班堡大教堂和老市政廳的中間,由大教堂步行過去只需不到5分鐘,不過由於山腳下的住宅區巷弄穿插,建議大家開啟Google Map導航依指示前進,才不會多走太多冤枉路喔

圖25 班堡的須倫克拉酒館(下)

Day12班堡須倫克拉酒館.jpg

(圖25說明

上:美麗的須倫克拉酒館;

下:懸掛於入口大門上方的酒館招牌)

身處窄巷中的須倫克拉酒館並沒有明顯的招牌,不過如果是在夏天到訪,湖水綠的窗戶遮板和掛滿天竺葵花盆的窗台反倒成為酒館外觀的一大特色。

如果仔細觀看懸吊在入口大門上方的酒館招牌,可以看到外伸的橫桿上有一隻趴臥的藍色獅子,根據官網的記載,早在西元1405年,這棟建築就被稱為"藍獅子之家"了;另外在外伸橫桿的末端下方懸掛著一顆金色的六角星,這顆六角星是法蘭克釀酒商公會的標誌,它也被稱為"啤酒之星"(beer star)或"釀酒商之星"(brewer's star)(詳圖25下圖)。

至於酒館的名字"Schlenkerla"(須倫克拉)的由來其實也有段故事,西元1877年,Andreas Graser(安德雷斯.格拉澤)買下了酒館成為新任老闆,不過他身體上有點殘障,以致走起路來會以一種滑稽的方式來擺動他的手臂~也很像酒醉的人走路無法走成直線的樣子,這個動作在法蘭克地區的方言被稱為"schlenkern"(須倫克),於是人們便稱他的酒館為"Schlenkerla"(須倫克拉)了。

在班堡,"Schlenkerla"(須倫克拉)可不僅僅是酒館的名字,它也是自家的釀酒廠,他們家的煙燻啤酒(Aecht Schlenkerla Rauchbier)被知名的啤酒鑑賞家~啤酒獵人(The Beer Hunter)Michael Jackson(邁克爾.傑克遜)評鑑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煙燻啤酒"!或許你不一定有時間來到須倫克拉酒館悠閒的吃上一餐,但你絕對不能錯過他們家的煙燻啤酒!(圖26)(有關須倫克拉酒館的菜色和煙燻啤酒的介紹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35:班堡老城區[超推]美食~須倫克拉酒館(Aecht Schlenkerla Rauchbier)[食記] 乙篇)

圖26 須倫克拉酒館的煙燻啤酒(下)

20190607風味獨到的煙燻啤酒

(圖26說明

深褐色的煙燻啤酒喝起來真的有一股濃濃的煙燻味,妙不可言,大家千萬別錯過囉~)

須倫克拉酒館(Aecht Schlenkerla Rauchbier)相關資訊

地  址:Dominikanerstraße 6, Bamberg;

介紹網址須倫克拉酒館官網(英文版,包括開放時間和菜單介紹)

必點餐點:啤酒醬汁豬腳、煙燻啤酒。

八、綠色市集(Grüner Markt)

 還記得我們早上漫步而來的主街(Hauptwachstraße)和馬克西米利安噴泉嗎?馬克西米利安噴泉所在的廣場名為馬克西米利安廣場(Maximiliansplatz),沿著主街經過廣場之後的道路兩側就是班堡知名的"綠色市集"了。

綠色市集大致上位於馬克西米利安廣場和海神噴泉間的道路兩旁,所販售的物品以當地的農產品為主,包括蔬果、鮮花等,旅遊在外通常很容易忽略蔬果的補充,想要嚐嚐最新鮮的時令水果順便均衡一下飲食嗎?記得來綠色市集逛逛吧!(圖27)

圖27 班堡綠色市集的水果攤(下)

Day12圖27班堡綠色市集.jpg

(圖27說明:

上:綠色市集販售的物品以農產品為主,各種時令水果應有盡有;

下:5~6月為德國的草莓季,果實鮮紅飽滿,價格便宜(1.8歐/500g,遠比國內1斤200元以上的價格划算),看到草莓買就對了

夏季的水果還包括杏子和櫻桃,大家也別錯過囉)

悠閒的採購了新鮮的時令水果,也算是為班堡的千年古城漫遊畫下完美句點,接下來我們又將繼續搭乘德鐡前往下一站~羅曼蒂克大道的起點符茲堡(Würzburg),歡迎繼續前往下一篇 [德國想GO就GO]36:德國羅曼蒂克大道~符茲堡(烏茲堡/Würzbu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一)@德國19天自由行Day12-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蘭 的頭像
    法蘭

    旅遊想GO就GO,你也做的到!@跟著法蘭去旅遊

    法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