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德國想GO就GO]41:北德風情~漢薩同盟城市呂北克(Lübeck/呂貝克)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一)@德國19天自由行Day16-1

日 期:2019/6/11(Day16-1)

封面照片:迷霧中的漢薩城呂北克

20190611呂北克封面照片

今日行程路線:

上午行程:[呂北克(Lübeck)老城區]漫遊;(步行)

午 餐:Wiener Cafehaus(Matjesfilet沙拉、蕃茄通心麵+啤酒);

下午行程:[呂北克老城區]漫遊;(步行)

呂北克->柏林(Berlin);(搭乘德鐡,約2h40m)

晚 餐:Curry 36(柏林中央車站)(柏林傳統美食咖哩香腸配薯條/外帶回旅館享用);

住宿旅館:Hotel AMANO Grand Central(柏林)。

 告別了以吹笛人傳說聞名於世的哈美爾(Hameln)後,我們繼續搭上德鐡,前往位於德國北部、波羅的海旁的城市~呂北克(Lübeck/或譯為呂貝克)。在開始介紹呂北克風光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呂北克的歷史和與其息息相關的漢薩同盟(Deutsche Hanse)。

呂北克(Lübeck)的正式名稱是Hansestadt Lübeck(漢薩同盟城市呂北克),是德國波羅的海沿岸的第二大城。有關呂北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距今約9,700年前),當時在呂北克附近地區就已經有人類活動的跡象;之後斯拉夫人、日耳曼人、撒克遜人等民族在此來來去去,似乎都沒能建立起一個比較長久發展的城鎮。一直到西元1143年,紹恩堡和荷爾斯泰因伯爵阿道夫二世(Adolf II, Count of Schauenburg and Holstein)在河中之島布庫島(Bucu,位於呂北克,周圍環繞著特拉維河(Trave River)和韋克尼茨河(Wakenitz River))上建立了一座城市之後,呂北克才開始有了現在老城區的樣子。由於地理位置位於波羅的海旁的重要貿易路線上,呂北克的政治長期以來都由商人主導;到了1226年時,時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將呂北克提升為帝國的自由城市,使呂北克享有更多的自主權(腓特烈二世這個名字是否有點眼熟?他就是我們在 [德國想GO就GO]32: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2 乙篇所提到下詔使紐倫堡成為自由城市的皇帝)。

十四世紀時,呂北克成為漢薩同盟的首都(Queen of the Hanseatic League/漢薩同盟的女王),"Hanse"(漢薩)的德文意思是"商會"或"會館",這個同盟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十二世紀,北德的呂北克、漢堡和不來梅基於地利之便,在愛爾蘭、英國、冰島、挪威、丹麥等一線貿路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科隆的商人則是因為在英格蘭取得了貿易和建立僑居地的特權,而且還慷慨的為獅心王理查支付了贖金,因此獲得在英格蘭的免稅特許,基於同為德意志商人,因此科隆也和前述三座城市形成了商業同盟。結盟的態勢一旦形成,就吸引了更多的德意志商人加入;之後又因為共同抵禦海盜的侵擾,讓更多地區與之結盟,到了1367年呂北克成為同盟的領導城市(可以視為同盟的首都)時,此時加盟的城市已經超過百座;1375年,時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更將呂北克列為"帝國五大榮耀之一",與威尼斯、羅馬、比薩和佛羅倫斯共享殊榮(這四座城市都位於現今的義大利);之後同盟更在各重要地區建立商站、建成海軍以阻止其他地區的軍事威脅;採用共同的律法來保障成員的權利,使得同盟的發展在十四世紀晚期到十五世紀初期時達到了巔峰!

不過伴隨著巔峰而來的就是衰退的開始,由於同盟長期執行"由最低價地區採購"的原則,導致所在城市當地的物品並未因此而得利;另外同盟所採取的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使得本國的商人產生反感,漢薩同盟開始出現競爭對手;最後甚至連同盟內的成員都為了自身的利益勾結外部勢力來打擊盟友(尤其是居於領導地位的呂北克受傷最多),漢薩同盟終於在十七世紀後期形同瓦解,最後只剩呂北克、漢堡和不來梅三座城市仍保有"Freie Hansestadt"(漢薩自由城市)的稱號。到了十九世紀初期拿破崙戰爭時,三座城市的商船隊遭到英國海軍殲滅,呂北克至此也風華不再。

二戰期間,呂北克不幸成為第一個遭受英國皇家空軍大規模轟炸的德國城市,曾經盛極一時的老城區也遭到嚴重的破壞,所幸戰後呂北克花費數十年的時間展開老城區的重建,努力使中世紀的風情重現於世。老城區中的建築風格與德國中、南部的老城區迥異,更多的北歐風、雄偉卻精緻的紅磚建築充份展現了呂北克在漢薩同盟時期的歷史榮光;另外由聖瑪利教堂、呂北克大教堂、聖雅各教堂、聖彼得教堂和聖吉爾斯教堂五座教堂的七座塔樓構成的美麗天際線,更讓呂北克獲得了"七塔之都"的美稱;這樣的歷史地位和建築特色也使得老城區在1987年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同時也是德國範圍最廣的世界文化遺產。

(前言2019/6/10下午)

我們是在6/10下午由哈美爾搭上德鐡,經過兩次的轉車,抵達呂北克時已近傍晚六點。一出呂北克中央車站就立馬感受到與中、南部迥異的北德風情~陰鬱的天空和以紅磚為主建材的中央車站。長途的旅行確實讓身體有了明顯的疲憊感,雖然很想立刻衝向老城區,不過適度的休息才能提升翌日的旅遊品質,因此我們最後決定還是在旅館辦理入住手續後就不再到處亂跑了。想像已久的北德風情,就只能留待明天繼續探索囉!

(如果晚餐不知道要吃啥,在Lindenplatzkreisel(林登廣場圓環)旁有一間City Döner Lübeck販售著味美且健康的土耳其Döner,這裡距離中央車站步行只需不到5 mins的時間,各位旅人參考看看囉!(有關 土耳其美食Döner的介紹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16:德國[不踩雷]美食推薦~Döner Kebab & Döner Rolle 乙篇))

2019/6/11上午

 第二天(6/11)再度起了個大早,我們今天預計要花半天再多一點的時間好好來體驗一下北德風情,不過在正式啟動旅遊模式之前,還是得先來解決一下民生問題~早餐。早上7:30對歐洲的遊客來說還是睡眠時間,在這種時間出門吃早餐有好有壞~壞的是選擇可能不多;而好的是現在營業的早餐店肯定是當地人平常上班、上學時所會買的早餐,體驗在地生活也是旅遊中不可或缺的趣事之一喔!

由我們下榻的niu Rig Lübeck步行到老城區只需不到10 mins的時間,路線也很單純,只要穿過位於旅館後方的中央汽車站(巴士站)來到漢薩街(Hansestraße),接著經過林登廣場街(Lindenpl.)穿過林登廣場圓環,繼續向前走過木偶橋(Puppenbrücke),老城區的第一景~霍爾斯滕城門(Holstentor)就會出現在眼前啦!這條路線也會經過我們昨天買晚餐的City Döner Lübeck,這間餐廳位於林登廣場圓環的西南區,就在它的隔壁幾家店還有一間在地的麵包店(以歐洲人的說法是"烘焙屋",可以把它想成是歐式早餐店,可內用/位於207號公路旁)~Feinbäckerei Schüler。

"Brot essen ist keine Kunst, aber Brot backen." 這是一句德國諺語,意思是"吃麵包不是一門藝術,烤麵包才是"。Feinbäckerei Schüler正是一間強調販售100%手作麵包的烘焙屋。來到德國就會發現,其實麵包就是德國人的主食之一,不論是早餐或晚餐,只要有簡單的歐式麵包夾入起司片、生菜葉、火腿或德腸就是德國人日常的一餐了。入境隨俗的我們,當然也跟著來份美味麵包火腿起司三明治囉!(圖1)

圖1 呂北克的德式早餐(下)

Day16呂北克的德式早餐.jpg

(圖1說明

左上:位於207號公路旁的Feinbäckerei Schüler店面外觀;

右上:店內整潔明亮的櫃台,即便是上午七點多,還是有上班族或學生陸續進來選購早餐;

左下&右下:我們的德式早餐,不用看菜單,直接在透明的麵包櫃前用比的最快)

德國的麵包三明治口味單純,但能在這麼早的時間坐在店裡悠閒的吃一頓早餐,還真是旅行中的一大享受!飽餐一頓後,接下來我們就要前進老城區,好好來體驗一下北德風情了!

前面有提到呂北克的布庫島(Bucu),特拉維河(Trave River)和韋克尼茨河(Wakenitz River)形成的天然屏障環繞在它的西側及東側,而呂北克的老城區就位於布庫島上。想要進入老城區必須先經過跨越天然屏障的橋樑,而位於老城區西側中央的霍爾斯滕城門(Holstentor)因為臨近德鐡中央車站以及中央汽車站(巴士站),似乎也成為了遊覽老城區的最佳起點。就讓我們以霍爾斯滕城門為第一站,來看看老城區有什麼必訪景點吧(圖2)!

圖2 我們的呂北克觀光地圖(下)

Day16-2我們的呂北克觀光地圖.jpg

 

[呂北克老城區]必訪景點

一、霍爾斯滕城門(Holstentor/或譯為好斯敦城門)

 站在林登廣場圓環旁就能瞧見巨大的霍爾斯滕城門。在中世紀時,呂北克老城區和我們先前到訪的羅騰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和哈美爾(Hameln)一樣被環繞的城牆完整的包圍保護著,要進入老城區只能經由三座城門,而這座巨大的霍爾斯滕城門就是其中的一座(圖3)。城門建造於西元1464~1478年,除了是防禦工事的一部分之外,它也代表了呂北克當時在漢薩同盟中的地位。

圖3 霍爾斯滕城門(下)

20190611霍爾斯滕城門(呂北克)

(圖3說明:城門的正面朝向西方,左側為北塔,右側為南塔)

初見霍爾斯滕城門,一定會對它的巨大感到震撼不已!整座城門由兩側粗壯的圓柱形巨塔和中央擁有美麗山牆的城樓所組成;若以南北向的軸線來看,城門的內、外兩側並非採用對稱的設計,這是因為當時的建築師考量到城門的防禦功能,兩座巨塔在野外側(the field side/城外一側)和城市側(the city side)的城牆厚度大不相同;野外側的城牆厚度達驚人的3.5 m;而城市側的厚度則小於1 m。另外如果由城外望向城門,可以發現兩座巨塔的外觀幾乎沒有任何窗戶,牆面上的開孔不是炮口就是槍口,這點也充份印證了霍爾斯滕城門的防禦考量。

另外,還記得我們昨天抵達呂北克的德鐡中央車站嗎?以紅磚為主建材的建築正是為了搭配在地的北歐風情,今天來到老城區更加印證了這點。雄偉的霍爾斯滕城門同樣是以紅磚曡砌而成,建築師還特別以兩色的磚塊分層疉砌,並且窗口的周邊以黑磚做為邊框;除此之外,碩大的建築量體中再以水平的"赤陶飾帶"(terracotta friezes,參見圖3)做為主要裝飾,這些赤陶磚的花紋有的是植物(花、樹皆有)、有的是動物(獅子、野人),甚至還有呂北克的雙頭鷹紋章徽飾穿插其中。建築師巧妙的運用幾條飾帶將巨大的建築量體分割開來,一方面減輕了城門建築的沉重感,另一方面也帶給略顯單調的巨大建築更豐富的面貌。

不過當你由遠處走向城門時,你一定會感到這座城門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千萬別以為這是錯覺,因為巨大的霍爾斯滕城門真的是"歪"(傾斜)的!

前面有提到老城區所在的布庫島被特拉維河和韋克尼茨河所環繞,而霍爾斯滕城門就設立於特拉維河西側的沼澤地上。雖然兩側的巨塔下方有利用木樁打入沼澤地做為地基的強化工程,不過兩座巨塔的沉陷量卻不相同(中央的城樓下方未打設木樁),導致整座城門向南側傾斜,而形成了目前我們所見到的模樣。所以,也別再自責這座城門怎麼老是拍不正啦

佇立在拱門前,可以清楚的見到拱頂上方標示著四大金字:"CONCORDIA DOMI FORIS PAX"(圖4),這句拉丁文的意思是"內在和諧,外在和平",它是呂北克在漢薩同盟時期的座右銘,充分展現了漢薩首都對於同盟的深切期許!回顧過往,漢薩同盟確實也是因為外部的競爭和內部成員鬥爭而式微,這句拉丁座右銘應該也讓身為國際社會一員的每個國家深切自省!

圖4 霍爾斯滕城門的漢薩銘文(下)

20190611霍爾斯滕城門的漢薩銘文

來到城市一側,整座建築給人的感受大不相同,不像野外側明顯的分為兩側的巨塔和中央的城樓,城市側的整個建築立面概略成一個平面(圖5上圖),整座建築在二樓以上開滿了哥德式的尖拱形窗戶,這樣的建築立面讓人直接聯想到以服務市民為主軸的公共建築(如市政廳),而不再是巨大、充滿軍事目的的防禦工事,這或許也是建築師希望帶給外人和市民的城市印象吧!

圖5 霍爾斯滕城門-城市側(下)

Day16-5霍爾斯滕城門城市側.jpg

城市側中央城樓建築立面的最上方是一座擁有三支小尖塔的三角形山牆,據說這三支小尖塔是呂北克市政廳建築意象的延伸;另外如果注意看中央小尖塔的上方可以看到一尊抱著小耶穌的白色聖母像,這象徵著呂北克的守護神~聖母瑪利亞守護著這座"漢薩同盟的女王"城。

另外在拱門拱頂的上方也有一個牌匾,牌匾的左、右兩側各標示著一個數字,左側的"1477"代表這座城門的完工年份(但實際上是1478年);右側的"1871"代表的則是城門修復工程的完工年份和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的成立,從而將城門提升為國家紀念碑的年份;中間有著4個字母的縮寫"S.P.Q.L",這段縮寫的拉丁文全文是"SENATUS POPULUSQUE LUBICENSIS",意思是"呂北克的參議院和人民"。除此之外,牌匾上還有四面傾斜的盾形徽章,其中位於左、右兩端是代表呂北克旗幟的上白下紅雙色徽章;另外兩面則是代表呂北克的雙頭鷹標誌(圖5下)。

現今的霍爾斯滕城門和前方的大片綠地整合成為"霍爾斯滕城門廣場"(Holstentor square),廣場的最前方(西側)有兩座實物大小的鑄鐡雄獅像,左側(面對城門)的雄獅正趴睡著;而右側的雄獅則機警的抬著頭觀察周圍的情況(圖6),這兩隻雄獅出自十九世紀時德國知名的雕刻家克利斯蒂安.丹尼爾.勞赫(Christian Daniel Rauch)之手(1823年),不過它們最初是在呂北克一位商人的私宅前,一直到二戰之後才被遷移至城門前(至於中間遷移的過程就省略不談了)。在德國的許多地方也能見到這位雕刻家的作品,包括我們之前到訪過的紐倫堡(德國知名的油畫家、板畫家和雕塑家阿爾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Dürer)的雕像/有關杜勒的介紹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32: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2 乙篇)和我們下一站的柏林(菩提樹下大道上的腓特烈大帝騎馬雕像),有興趣的朋友可別錯過了喔!

圖6 城門廣場前的獅子(下)

Day16-6城門廣場前的獅子.jpg

(圖6說明

上:透過雄獅欣賞迷霧中的城門和後方的聖彼得教堂;

左下:左側(面對廣場)趴睡的雄獅;

右下:右側警戒中的雄獅;

西元1156年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紅鬍子巴巴羅薩)將巴伐利亞重新賜給薩克森公爵和巴伐利亞公爵、同時也是他表弟的獅子亨利(Heinrich der Löwe)做為封地;獅子亨利得到巴伐利亞後又將勢力向北擴張到了呂北克,因此之前提到的阿道夫二世也不得不讓出呂北克給他。而獅子亨利在來到呂北克後繼續建設此地,因此他也被認為是呂北克的建立者之一。由這段歷史大概也能看出獅子和呂北克的密切關係了)

中世紀時霍爾斯滕城門原本有多層次的防禦工事,目前所看到的是中霍爾斯滕門,當時在野外側還有最外層的第二外門(Second Outer Holsten Gate/圖7)和居中的第一外門。

圖7 第二外霍爾斯滕城門模型(下)

20190611第二外霍爾斯滕城門模型

(圖7說明:這座模型設於木偶橋(Puppenbrücke)旁)

城市側也還設有一座內霍爾斯滕門,不過隨著時間的演進,多層式的城門系統到了工業時代反而成為阻礙,各層的城門一一遭到拆除,所幸最後還保留了一座,也讓後世的我們能感受到漢薩同盟時期的榮光。除此之外,現今的城門也成為了一座博物館,常態性展出"貿易的力量"~呂北克做為北歐商業中心的歷史。想要更深入了解漢薩同盟時期的榮光嗎?歡迎來到霍爾斯滕城門博物館!

和我們下一站要造訪的布蘭登堡門(柏林)、之前到訪過的科隆大教堂新天鵝堡慕尼黑聖母教堂一樣,這座呂北克的城門也是世界最廣為人知的德國建築之一,它的意象出現在許多地方,包括使用歐元之前的50元德國馬克紙鈔上和呂北克最知名的杏仁糖公司的LOGO上,只能說如果沒有仔細欣賞霍爾斯滕城門的話~別說你來過呂北克

(有關

科隆大教堂的介紹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14:萊茵河浪漫遊船、[科隆]@德國19天自由行Day03-2

新天鵝堡的介紹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27:浪漫與哀愁~德國[新天鵝堡]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08

慕尼黑聖母教堂的介紹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29:慕尼黑(München)老城區、聖母教堂漫遊趣@德國19天自由行Day09-2 )

霍爾斯滕城門(Holstentor)相關資訊

地  址:Holstentorplatz, Lübeck;

介紹網站霍爾斯滕城門博物館官網(德文版,包括開放時間及門票價格)。

2. 老鹽倉(Salzspeicher)/特拉維河風光

 走過霍爾斯滕城門,迎面而來的是跨越特拉維河的霍爾斯滕橋(Holstenbrücke)。前面有提到在中世紀時霍爾斯滕城門是建構成多層次的防禦工事,我們剛才參觀的是中霍爾斯滕門,跨越霍爾斯滕橋後,原本還有一座內霍爾斯滕門(現已不復在),進入了這座內門才算真正到達了呂北克老城區。不過別急著進城,因為霍爾斯滕橋可是欣賞特拉維河和河畔美麗而典雅的文藝復興式紅磚建築~老鹽倉的最佳位置!(圖8)

圖8 老鹽倉和特拉維河風光(下)

20190611老鹽倉和特拉夫河風光

中世紀時,北海和波羅的海間的貿易發展迅速,不過如果經由海路必須繞行整個丹麥,既耗時又危險;另外,當時瑞典斯堪尼亞海岸的鯡魚市場是中世紀北歐最主要的貿易活動之一,為了醃製鯡魚需要大量的鹽,於是漢薩同盟城市呂北克和薩克森 - 勞恩堡的埃裡克四世公爵決定攜手合作,修建一條連接易北河和波羅的海間的人工運河Stecknitz(斯特克尼茨運河),用以替代原本的海運路線。斯特克尼茨運河在西元1398年時竣工,這使得鄰接薩克森 - 勞恩堡南邊的呂訥堡(Lüneburg)所產出的鹽不再需要經由陸路運送到波羅的海旁的呂北克,而可以改採河運更大量、更快速的送達。這些鹽先被儲存在鹽倉庫,再經由船運銷往整個波羅的海地區;同樣的,來自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穀物、毛皮、鯡魚和木材等貨物,又可以藉由運鹽而來的船隻拉貨返回呂訥堡,再轉而銷往漢堡等地,光是鹽的貿易就使呂北克和呂訥堡成為當時漢薩同盟中屬一屬二的富有城市!這也是特拉維河畔老鹽倉的由來。

(當時的河運路線由呂訥堡經易北河、斯特克尼茨運河、特拉維河抵達呂北克。如今斯特克尼茨運河雖已不復在,但取而代之的是更寬、線形更直的易北河-呂北克運河(Elbe - Lübeck - Kanal),看著地圖上易北河-呂北克運河的路線大致上就能了解中世紀的運鹽路線了)

老鹽倉建於西元1579~1745年間,建築風格屬於文藝復興式的磚造建築,這一整排美麗而典雅的建築矗立在特拉維河畔,只要站在霍爾斯滕橋上,似乎就能瞧見中世紀時的運鹽船隻來來往往、碼頭充斥著下貨、上貨吆喝聲的繁忙景象,讓人一秒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另外這些漂亮而古老的建築也曾被電影取景,據說還是吸血鬼的住處喔!

漢薩的繁華之後,老鹽倉也儲放過布料、穀物或木材等其他貨品,目前由一間服飾百貨公司使用中。

三、戲劇木偶博物館(Theater Figuren Museum)

 走過霍爾斯滕橋,就算正式進入了呂北克老城區。你或許會對眼前的景色感到有些詫異,這老城區似乎沒啥特色?別失望,Holstenstraße(霍爾斯滕街)算是橫貫老城區的主要道路,有著較寬的路幅和整新過的房舍只能說是時代的妥協,就像法國文學名著"包法利夫人"的作者Gustave Flaubert(古斯塔夫.福樓拜)所說的"Le bon Dieu est dans le détail"(英譯"The good God is in the detail"/好神藏在細節裡),老城區的精華當然也隱身於街邊巷內。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我們的腳步,穿入小巷之中,來找尋位於Pagönnienstraße和Kolk街交叉路口的"戲劇木偶博物館"(Theater Figuren Museum,圖9)。

圖9 戲劇木偶博物館(下)

Day16-9呂北克戲劇木偶博物館.jpg

(圖9說明

左上:充滿北德風情的紅磚小巷Kolk街;

右上:圖案俏皮的木偶博物館招牌;

左下:位於博物館隔壁的木偶劇院;

右下:木偶劇院胖胖的飛龍招牌,不禁讓人聯想到"馴龍高手",是不是也有滿滿的北歐風?)

來到Pagönnienstraße和Kolk街的交叉路口,一定會被Kolk街兩側的紅磚建築所吸引,根據戲劇木偶博物館Kolk 17官網的介紹,這裡可能是呂北克最早出現紅磚建築的區域,博物館本身的建築就充份展現了北德紅磚建築之美。戲劇木偶博物館目前的兩大主題也直白的寫在招牌上:木偶劇院(也有一般的戲劇表演)和木偶博物館,博物館內收藏了超過20,000件有關木偶劇的物件,包括演員的資料、台詞、照片和錄音檔等,館方也以保存相關知識做為重要的目標之一,對木偶劇有興趣的朋友可別錯過了喔!

不過由於時間有限,我們並未安排入內參觀,但光是透過玻璃櫥窗看著裡面陳列的各式劇偶,就能感受到它們上台之後的活力四射和童趣滿滿(圖10),如果有機會在這麼有歷史性又典雅的劇院中看場木偶劇,想必也是非常有趣的旅遊經歷吧!

圖10 木偶劇院的玻璃櫥窗(下)

20190611木偶劇院的櫥窗

戲劇木偶博物館(Theater Figuren Museum)相關資訊

地  址:Kolk 14,  Lübeck;

介紹網站戲劇木偶博物館Kolk17官網(英文版,包括開放時間)。

四、聖彼得教堂(St. Petri Kirche)

 在簡單的欣賞完戲劇木偶博物館和Kolk街道的典雅紅磚建築後,我們下一站要前往位於博物館對面的聖彼得教堂,這兩個景點雖然僅有一街之隔,但卻有座高聳的紅磚圍牆立於其中,因此還是要請大家沿著Kolk街小繞一下囉!

聖彼得教堂和呂北克的聖瑪利亞教堂(或稱聖母教堂)在文獻中首次被提到是在西元1170年,由此看來教堂的歷史已經超過800多年。不過隨著時光的演進,聖彼得教堂也經歷了多次的增建、改建等工程,教堂的建築型式也由晚期羅馬三廊式逐漸改建為哥德式;到了十四世紀時,更將南、北兩側的小禮拜堂改建為長條形的廊道,讓整個教堂大廳變成五個廊道(即大廳中有四列的柱子)的特殊建築型式,這大致上也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聖彼得教堂(圖11 & 圖12)。

圖11 聖彼得教堂(下)

Day16-11聖彼得教堂(呂北克).jpg

(圖11說明

上:聖彼得教堂的西正面塔樓,榙樓最上層是觀景台;

左下:隔著高聳的磚牆欣賞聖彼得教堂(南側);

右下:觀景塔(Aussichtsturm)的指示牌)

圖12 教堂精美的大門(下)

20190611聖彼得教堂精美的大門

(圖12說明:教堂西正面的主入口,雖然不若之前參觀過的許多教堂有著精美的雕像裝飾,不過仔細觀看,這座紅磚大門包括有圓弧磚、柱頭花磚,甚至還有圓弧形帶螺旋紋的柱磚,精巧的搭配也別具一番風情)

不過西元1942年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襲行動重創了聖彼得教堂,包括屋頂、尖頂和華麗的巴洛克內裝幾乎毀壞殆盡;而且不像我們之前參觀過的許多教堂或老城區在戰後立即展開重建,聖彼得教堂一直等到1960年才修復了屋頂和尖頂;到了1987年才將教堂內部完全修復。但所謂的完全修復其實也只是以最簡單的粉刷和油漆做為完成面,教堂內幾乎看不到任何一處的巴洛克灰泥裝飾或雕刻。

聖彼得教堂目前是做為整個城市的教堂,它並不屬於任何教會(真的很特別)。

由於目前的教堂內部空曠(簡單來說像一座大禮堂,內部連固定式的主祭壇等設施都沒有),所以我們也只隔著落地玻璃窗看了一下,不過聖彼得教堂的亮點並不在內部的裝飾或宗教藝術品(其實也沒這些東西),這裡其實是欣賞老城區風景的最佳地點

只要先爬個54階的階梯,搭上電梯直上50 m高的觀景台(須付費,售票處在1F),呂北克老城區的美景就能盡收眼底了!

不過德國人的行事風格真的是一板一眼。話說我們大約上午9:15到達售票口,售票小姐不大會說英語,比手畫腳了一下,大致上了解觀景台現在不開放,但原因卻不得而知。我家大人靈機一動,拿著手機請售票小姐對著翻譯軟體陳述一下,還好她挺配合的,原來是因為當時呂北克起大霧(參見圖6),上了觀景台應該看不到什麼風景,所以目前暫停開放。因為我們預計在呂北克的停留時間只有半天再多一點,想說上去看看迷霧中的老城區也頗有一番風情,就向售票小姐表達了這個意思,沒想到她堅持不通融,還請我們下午再來試看看(好像上午起霧是呂北克的常態),這不禁讓我回想起第一次到北海道函館山看夜景的經驗。當時懷著興奮的心情搭著纜車上函館山觀景台,結果當天起了個超級大霧,走到戶外能見度不到2 m,說好的百萬夜景就只能在室內賣店的明信片上欣賞了QQ,但我們還是很開心,畢竟旅遊運也是得看天吃飯,當天老天就是賞了個迷霧函館山啊!

面對售票小姐的堅持,我們也只得從善如流,把登高望遠這個必看行程押寶到最後一手了(就是離開老城區前再來囉)...

聖彼得教堂(St. Petri Kirche)相關資訊

地  址:Königstraße 104, Lübeck;

介紹網站聖彼得教堂官網(德文版,包括開放時間及門票價格)。

五、聖瑪利亞教堂(Marienkirche)

 聖彼得教堂東鄰Schmiedestraße街,只要沿著Schmiedestraße街向北走,大約5 mins就會到達呂北克的另一座知名教堂~聖瑪利亞教堂(圖13 & 圖14)。

圖13 聖瑪利亞教堂(一)(下)

Day16-13聖瑪利亞教堂(呂北克).jpg

(圖13說明

上:西正面兩座高聳的塔樓;

左下:西南向立面,照片中也可以看到南面漂亮的磚砌飛扶壁;

右下:西北向立面,照片中也可以看到北面整齊的磚砌飛扶壁和塔樓轉角處的石材磚)

圖14 聖瑪利亞教堂(二)(下)

Day16-14聖瑪利亞教堂東向立面.jpg

(圖14說明

上:教堂東南向立面;

下:教堂東向唱詩班席的外觀)

我們在上一段介紹聖彼得教堂時有提到,這兩座教堂在文獻中首次被提到是在西元1170年,不過沒有人知道當時的教堂長什麼樣子,只能推測可能是木造的建築(這和我們之前到訪過的德國中、南部不大相同,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許多教堂,它們最早期的模樣都是石造的小教堂,這是因為天然建材取得的便利性所致。北德缺乏天然礦石場,倒是木材取得容易;另外早期北歐的教堂多半以木造建築為主,這也是推測的原因之一)。西元1251年(呂北克已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自由城市)時,聖瑪利亞教堂決定重建為一座哥德式的大教堂,不過早期的哥德式大教堂多以石材建成,然而北德並沒有天然的礦石場,只有黏土,於是呂北克決定以法國的幾座大教堂為藍本,以磚造的型式來建造屬於北德的磚造哥德式大教堂。重建工程最終耗費80多年(1265~1351年),80年多乍看之下或許覺得很久,不過當時規模相近的大教堂由奠基到完工通常花費動輒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時間,聖瑪利亞教堂的工程其實算是蠻有效率的。

不過石材的變化性畢竟大於磚塊,以石材為主建材的教堂通常擁有精美繁複的石雕;以磚砌的教堂自然無法做到,不過採磚塊為主建材的教堂利用特殊的疊磚手法和異型磚的燒製、甚至使用少部分的石材做為妆點,一樣能創造出屬於北歐特色的磚造哥德式大教堂(圖15)。

圖15 聖瑪利亞教堂的細部特色(下)

Day16-15聖瑪利亞教堂局部特寫.jpg

(圖15說明

左上:教堂北向立面,由照片中可以看到塔樓轉角處所採用的石材磚;

左下:同為教堂北向立面,由照片中可以看到飛扶壁上的石材飾條、最下方連結飛扶壁外牆上緣的石材雕刻飾帶以及異型磚飾帶等細節;

右:西正面以石材製作的外門)

聖瑪利亞教堂並非北歐的第一座磚造哥德式(Backsteingotik)教堂,不過它被認為是中世紀漢薩同盟地區磚砌教堂的樣板,挑高38.5 m的中殿和高達125 m的兩座尖頂塔樓,即便和我們之前參觀過的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中殿挑高超過40 m,兩座塔樓高157 m,建造時間西元1248~1880年)和同屬磚造的慕尼黑聖母教堂(Frauenkirche/兩座塔樓高99 m,建造時間1468~1488年)相比其規模也毫不遜色。

(有關

科隆大教堂的介紹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14:萊茵河浪漫遊船、[科隆]@德國19天自由行Day03-2

慕尼黑聖母教堂的介紹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29:慕尼黑(München)老城區、聖母教堂漫遊趣@德國19天自由行Day09-2 )

1942年,英國皇家空軍對呂北克進行了大規模的空襲行動,聖瑪利亞教堂和聖彼得教堂一樣無法逃過此劫,中殿屋頂、塔樓尖頂無一倖免。不過伴隨著大火造成內部牆面的灰泥粉刷大量剝落,牆面上原始中世紀的壁畫反而得以重見天日。由於在呂北克的停留時間有限,我們無緣入內參觀,有關教堂內部的宗教藝術傑作就請大家親臨現場時再細細品味囉~

最後在前往下一個景點之前,千萬別忘了繞到教堂南側,這裡有一根看似多餘的巨大石材橫置在教堂外,上面還坐著一隻面露傻笑的小魔鬼(圖16),原來這裡還有一個和聖瑪利亞教堂有關的小故事。

圖16 聖瑪利亞教堂南側的小魔鬼(下)

Day16-16聖瑪利亞教堂南側的小魔鬼.jpg

(圖16說明

上:位於教堂南側的小魔鬼雕像,這根巨大的石材已擺放在此達數個世紀,但小魔鬼的雕像是西元1999年時才增加上去的;

下:小魔鬼頭上的尖角金光閃閃(因為很多人觸摸),據說摸了尖角能帶來好運;也能讓魔鬼變得友善些)

話說當初聖瑪利亞教堂開始動工時,魔鬼相信這裡正在興建的是一座酒吧,他感到非常開心,因為許多的靈魂將會因沉醉於此而墮落,於是他決定混在人群之中幫忙建造這座"酒吧",工程也因此進行的非常順利。不過有一天魔鬼赫然發現這棟建築真正的用途,盛怒之下他抓起了一根巨大的石材,準備用來砸毀已經建好的牆壁。當他飛到空中要丟擲這根石材時,有個大膽的工人向他喊道:"魔鬼先生,請不要將已經建好的牆壁砸壞,我們會為你在隔壁興建一座酒吧"。魔鬼聽了非常開心,就把這根巨大的石材扔在外牆旁,也就是現在教堂南側的這根石材,據說上面還留有魔鬼的爪痕;而在教堂的對面就是市政廳的酒窖。

自西元1351年起,聖瑪利亞教堂在老城區中已超過了七百年,它見證了呂北克的歷史,代表著中世紀時的宗教信仰、新興資產階級的驕傲和漢薩同盟時期的榮光。大家如果有機會來到呂北克,一定要記得走一趟聖瑪利亞教堂喔!

聖瑪利亞教堂(Marienkirche)相關資訊

地  址:Marienkirchhof 1, Lübeck;

介紹網站聖瑪利亞教堂官網(德文版,包括開放時間及門票價格)。

六、呂北克市政廳(Stadtverwaltung Hansestadt Lübeck)

 欣賞完有趣的小魔鬼雕像後,聖瑪利亞教堂的東側是一棟擁有長廊的紅磚建築,它的後方(東面)接鄰Breite Straße街,由這條街道往南走幾步路就會抵達美麗的市政廳。

呂北克市政廳的歷史可以追溯至西元1225年或1226年,當時的市政廳位於市場的西北角;到了1240年左右,市政廳就改建於現址,當時的市政廳建築是屬於晚期羅馬式的風格。1251年時老城區發生大火,市政廳也無法倖免於難,於是大規模的重建工作開始展開,重建的市政廳則改為早期哥德式的建築風格。隨著時間的推移,市政廳歷經了多次的改建和擴建,建築風格也續加入了晚期哥德式、文藝復興式等不同年代的特色,最後就成為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混搭風啦!(圖17 & 圖18)

圖17 呂北克市政廳(下)

20190611呂北克市政廳

(圖17說明:呂北克市政廳東側(鄰Breite Str.街)立面,照片中黑色的建築就是市政廳主樓(Hauptgebäude);主樓左側磚紅色、上方擁有五支尖頂小塔的展示牆(Schauwand)的則是長樓(Lange Haus))

圖18 呂北克市政廳的混搭風(下)

Day16-18呂北克市政廳的混搭風.jpg

(圖18說明

左:長屋右側文藝復興式、色彩繽紛的外突窗;

右:長屋左側文藝復興式、雕刻精細的樓梯)

這棟老城區內知名的建築目前仍然是做為市政廳之用,這也是老城區中最知名的磚造哥德式建築之一。

另外市政廳的後方是一塊鋪滿石面磚的廣場,由廣場來觀看市政廳建築又是截然不同的風情;廣場旁餐廳林立,其中也不乏露天座席,在老城區逛累了,不妨來此休息一下,順便感受市場廣場的中世紀風情,相信又是另一種體驗老城區的最佳方法!

七、 布登布洛克之屋(Buddenbrookhaus)

 參觀完美麗的市政廳建築後,我們又再度回到聖瑪利亞教堂的北側,在教堂對面Mengstraße街4號有幢白色巴洛克式的樓房,這幢樓房曾經是德國大文豪Paul Thomas Mann(保羅.托馬斯.曼)的居住地(圖19)。

圖19 布登布洛克之屋(下)

20190611布登布洛克之屋

保羅.托馬斯.曼出生於呂北克(西元1875年),他的第一部小說"Buddenbrooks: Decay of a Family"(布登布洛克一家)描寫的正是呂北克望族布登布洛克家族四代、由1835~1877年間的興衰史,以及另一家族根施特勒姆家族的發跡故事,書中道盡資本主義的壟斷性和資產階級的醜陋面。雖說布登布洛克家族純屬虛構,但事實上托馬斯.曼描寫的就是他們自己家族的故事。這部小說在1901年時正式出版,剛問世時可能因為訂價太高而銷售平平;不過之後平價版的出品讓托馬斯.曼變一舉成為暢銷作家;這部小說中的許多次要人物是以呂北克的市民為發想,其中有些諷刺性的描述讓許多人不樂見在書中找到自己,也造成了托馬斯.曼和呂北克市民們的關係緊張。不過在1929年時,托馬斯.曼以此部小說獲得了諾貝爾文學奬

"布登布洛克一家"在2010年時德文版的銷量已超過900萬冊;它也被翻譯成超過38種語行銷世界各地。有關托馬斯.曼和他的鉅作"布登布洛克一家"簡單介紹到此,不過這些和布登布洛克之屋有什麼關聯性存在呢?原來這部小說所描繪的背景就是在Mengstraße街4號的這幢房子裡。

布登布洛克之屋現在是做為博物館和有關曼家兩兄弟(托馬斯.曼的哥哥路易士.海因里希.曼(Luiz Heinrich Mann)也是德國知名作家)的研究中心和支持組織的所在地。在博物館的部份常態性的舉辦兩項展覽:其一是"曼家族 - 一個作家家庭",這部份展出了包括曼家族在呂北克的生活紀錄和作品相關的手稿等;另一個常設展是"布登布洛克一家"小說中的場景,特別是餐廳和景觀室,據說來到這裡就彷彿進入了小說中的場景一般,讓你像是小說中的人物活在現實的世界裡。如果你熟知這部小說,一定要來這裡體驗一下這種神奇的感受!

我們來到呂北克前並沒有先閱讀這部小說,因此只在Mengstraße街4號的樓房前緬懷這位德國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先生。不過在欣賞這幢房屋的同時,就見到各種不同年紀的學生在這裡進進出出,想必是校外教學的課程熱點,由此大概也能了解這位大文豪和他的作品對於呂北克教育的重要性了。

布登布洛克之屋(Buddenbrookhaus)相關資訊

地  址:Mengstraße 4, Lübeck;

介紹網站布登布洛克之屋官網(德文版)。

八、聖雅各教堂(St. Jakobi Kirche)

 繼續沿著聖瑪利教堂東側的Breite Straße街向北走,不一會兒右手邊會出現一座大門朝西、像聖彼得教堂一樣單塔樓的紅磚教堂,這就是老城區中另一座知名教堂~聖雅各教堂。

聖雅各教堂首次在文獻中被提及是在西元1227年,當時的建築型式應該是羅馬式的三廊式教堂,教堂尚未完工,卻已經被用做作禮拜的場所;不過到了1276年一場大火燒毀了教堂,後續的重建工作大概在1300年才開始,重建的建築型式也改變為當時的主流哥德式;一直到1334年主祭壇竣工後,聖雅各教堂才真正的完工,大致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圖20)。

圖20 聖雅各教堂(下)

Day16-20聖雅各教堂(呂北克).jpg

(圖20說明

左:聖雅各教堂的西正面,和我們之前參觀的聖彼得教堂一樣是屬於單塔樓的型式;

右:教堂的北向立面,照片中也可以看到屋脊上的鐘樓)

1942年英國皇家空軍大規模空襲呂北克,不像我們先前介紹的聖彼得教堂、聖瑪利亞教堂在空襲中遭受嚴重的損毀,聖雅各教堂卻奇蹟似的逃過了一劫,它也因此保存了呂北克最古老的高祭壇畫(目前已移至博物館收藏)和中世紀時的管風琴(1467年),聖雅各教堂在週六時多半會舉辦管風琴的演奏,大家如果有機會在週六時來到呂北克,一定要來聽聽看這個由中世紀留傳至今的動人音符啊!

另外,聖雅各教堂還有一座號稱是呂北克最美麗的屋脊鐘樓(圖21),這座鐘樓建於十七世紀上旬(重建前的歷史就省略啦),建築風格融合了晚期哥德式和文藝復興式的華麗,記得要抬起頭來仔細欣賞一下喔!

圖21 呂北克最美的屋脊鐘樓(下)

20190611呂北克最美的屋脊鐘樓

先前有提到呂北克的發展和波羅的海的貿易有很大的關係,呂北克也因此而成為"漢薩同盟的女王",可以想見中世紀時此地應該有不少的水手來來去去。還記得我們在 [德國想GO就GO]37:德國羅曼蒂克大道~羅騰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一)@德國19天自由行Day13-1 [羅騰堡老城區]必訪景點 - 六、聖雅各教堂 乙節所介紹過的聖雅各這位聖人嗎?他被視為是水手和漁民的守護神,1334年教堂竣工,聖雅各教堂就成為呂北克船員們的教堂,這也是聖雅各教堂與眾不同之處。在教堂中殿北側廊道的西端有座小樓梯,登上樓梯之後會看到一個特殊的景象~一艘救生艇就陳列在這個小禮拜堂(Kapelle)內,小禮拜堂被命名為"Pamir-Kapelle"(帕米爾小禮拜堂),這是為了紀念一件發生在1957年的海難事件。

1957年9月21日,一艘四桅帆船帕米爾號在亞速群島以南沉沒,船上86名船員,包括年僅16~18歲的學員68人,只6位在颶風中存活下來。為了紀念這些罹難者,聖雅各教堂~這座船員們的教堂特別將當時倖存下來的救生艇陳列於此,以撫慰不幸在海上罹難的靈魂;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水手們會在紀念碑前獻花,除了憑弔在海難中喪生的罹難者之外,也祈求自己的海上生活平安順利;這裡也是"國家民用航運紀念館"的所在地。聖雅各教堂內也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宗教藝術品,不過最特別的或許就是這座小禮拜堂了,大家如果有機會來到呂北克,記得來這裡祈求海上的旅途平安喔!

聖雅各教堂(St. Jakobi Kirche)相關資訊

地  址:Jakobikirchhof 1, Lübeck;

介紹網站聖雅各教堂官網(德文版,包括開放時間、管風琴演奏時間表)。

九、聖靈醫院(Heiligen-Geist-Hospital)

    在參觀完別具意義的聖雅各教堂後,下一個景點就是位在教堂東北方的聖靈醫院。

即便自波羅的海貿易開始繁榮、呂北克成為富甲一方的城市之後,這座中世紀富有之城依然有許多的窮人、病人和老人等弱勢群體需要別人的幫助。在當時政教合一,或宗教占生活很重要一部份的時代,許多有錢或有權人士願意奉獻自己的財富來援助這些弱勢族群。不過他們也並非百分百的無私,因為他們希望藉由這樣的捐贈展現他們的仁慈和慷慨,以換取免身後進入天堂的門票。雖然說穿了太過現實,不過聖靈醫院的誔生的確就是這種"各取所需"的結果。

西元1286年完工的呂北克聖靈醫院是世界上最早的社福機構之一,醫院是由聖靈醫院騎士團的兄弟們來進行照護服務,弱勢族群雖然可以免費得到食物、醫療、住宿等幫助,但他們必須承諾過著修道院般的生活(貧窮、順服和貞潔),並且每天要為捐贈者祈禱七次做為回報。 醫院內設有教堂大廳,讓這些住客們不需離開醫院就能就近參加禮拜(況且教堂大廳和醫院、病房僅一牆之隔,某種型式而言住院的病人更不會錯過每一次的彌撒~因為他們總是聽的到);聖靈醫院除了擁有醫院的主體之外,它的資產還包括呂北克及附近地區的許多莊園,這些地方的收入足以支持醫院部份長期的服務支出。以現代的眼光來看,聖靈醫院就是一個組織和財源完整的社福機構,以中世紀而言就能做到如此完善的社會福利,實在值得當今世界許多社福政策不完善的國家來此學習。

在簡單介紹聖靈醫院的由來後,讓我們來看看它有什麼參觀亮點吧!

[建築物]

 連續的三角形山牆和穿插其間的細長塔樓、立面上大面積的尖拱門窗充份展現了北德磚砌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圖22)。

圖22 呂北克的聖靈醫院(下)

20190611呂北克的聖靈醫院

這些細長的塔樓是不是有些眼熟呢?沒錯,它們也曾出現在我們之前參觀過的市政廳展示牆上(參見圖18)。這些尖頂的細長塔樓並沒有實際的功用(因為沒有樓梯,連登高守望或觀景都不行),它們只是為了豐富建築立面、增加美感的裝飾品;這也展現了當時呂北克富裕的景象。在正門的屋脊上方甚至還增添了鐘樓,讓整體的感覺更加氣派。聖靈醫院也是呂北克老城區中最具知名度的建築之一。

[教堂大廳]

 在欣賞完建築物的正立面後,由中央的尖拱門進入這棟美麗的磚砌哥德式建築內,迎面而來的是顛覆你對所有"醫院"想像的寬闊空間,正對面(東面)是一座類似教堂中超大講壇的樓中樓,牆面上有壁畫、講壇欄杆以圖畫裝飾著;左手邊(北面)的牆面上設有兩座祭壇,祭壇上方則是巨大的壁畫;這個空間就是我們先前提過的"教堂大廳"。

1.Lettner

 教堂大廳中最顯眼的莫過於正對大門(東面)、類似教堂中超大講壇的"樓中樓",這座樓中樓有個專有名稱叫"Lettner"(德文),它是一種以木造或石造的屏障,目的是將牧師等神職人員的房間和教堂內其他空間分隔開來,也像是早期祭壇的進階版。這座"Lettner"的亮點在二樓的欄杆上,欄杆是以23幅面板畫所組成,這些面板畫描述了聖母瑪利亞在各個時期的傳奇故事,面板畫據說創作於十五世紀上半葉(Lettner建於大約西元1440年),只是創作的藝術家已不可考了(圖23)。

圖23 教堂大廳東面的Lettner(下)

20190611聖靈醫院的Lettner

2.北面的祭壇和壁畫

 除了"Lettner"之外,教堂大廳中另一個亮點在北面,北面設置了兩座祭壇,位於左側的是"瑪利亞祭壇"(Marienaltar);右側的則是"諸聖祭壇"(Allerheiligenaltar);另外在兩座祭壇的上方還各有一幅上至尖拱的大型壁畫,接下來就讓我們仔細的來欣賞一下這些藝術傑作(圖24)。

圖24 教堂大廳的北面(下)

20190611教堂大廳的北面

[瑪利亞祭壇](Marienaltar)

 在參觀這麼多座德國知名的教堂之後,相信大家對於許多宗教藝術品已經有了初步的概念。瑪利亞祭壇是一座木雕的開翼式祭壇,中央部份的主題和我們之前在紐倫堡聖賽巴德斯教堂參觀過的"光環中的聖母抱子像"有些相似,主角是聖母抱著聖子,聖母的頭頂上有兩位小天使為祂戴上皇冠;聖母腳踏象徵月亮的弧形,弧形的下方隱藏著一張陰暗的男性側臉;最下方則有兩位小天使拉著一塊布條稱量著小耶穌;在這兩位小天使的兩側是瑪利亞和她的俗世丈夫約瑟跪下敬拜。聖母的身後散發出如太陽般的金色光芒,整個中央部份的佈局就在彰顯聖經啟示錄第十二章開頭所描述的情景;另外在金色光芒的末端則是象徵聖母和純潔的玫瑰花,和帶有聖殤的耶穌的手掌和腳掌(圖25)。

圖25 聖靈醫院的瑪利亞祭壇(下)

20190611聖靈醫院的瑪利亞祭壇

聖母的周圍圍繞著吹奏樂器的天使們;另外聖母身著斗篷,斗篷下有著包括牧師(Kleriker,我推測應該泛指神職人員,因為裡面有頭戴皇冠的(可能是王子主教)和戴主教帽的)和平信徒(非神職人員的信徒)的群眾,象徵著眾人皆在聖母的庇護之下。

(有關"光環中的聖母抱子像"和聖經啟示錄第十二章開頭的更多細節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32:德國古堡大道~紐倫堡(Nürn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1-2 七、聖賽巴德斯教堂(St. Sebaldus Kirche) - [聖賽巴德斯教堂內部簡介] - 1.光環中的聖母抱子像(Strahlenkranzmadonna) 乙節)

左翼部份的主題是耶穌的家譜,家譜是由最下方、坐在寶座上的耶西(Jesse,大衛王的父親)開始,樹幹由耶西的胸膛向上展開,第一位當然就是手持豎琴的大衛王;整個家譜的最上方(最末端)則是由瑪利亞抱著的小耶穌;至於站在寶座旁的則是先知,他預言了彌賽亞的到來。

右翼的主題是聖靈降臨的五旬節奇蹟,這個故事記載於新約使徒行傳第二章,在五旬節時(耶穌被釘在十字架後)耶穌的門徒聚在一起,忽然間天上有聲響下來,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他們所在的屋子;接著他們感到聖靈充滿,並且因聖靈所賜而開始說起別國的語言(可以到各處傳教)。整幅雕刻最上的的鴿子象徵聖靈,聖靈下方則是中間的瑪利亞和周圍的門徒們。

[諸聖祭壇](Allerheiligenaltar)

 在欣賞完左側的瑪利亞祭壇後,接下來來看看位於右側的"諸聖祭壇"(圖26)。

圖26 聖靈醫院的諸聖祭壇(下)

20190611聖靈醫院的諸聖祭壇

諸聖祭壇同樣是木雕的開翼式祭壇,中央部份分割為四大主題,左上方的主題是"聖家族",中間三位由左至右依序為瑪利亞、小耶穌和瑪利亞的母親安娜;後方的兩位則是瑪利亞的世俗丈夫約瑟和安娜的丈夫約阿希姆(Joachim)。

右上方的主題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耶穌誔生時,東方三王(或稱東方三博士)前來朝拜的故事。

左下方的主題是聖女烏舒拉(Heilige Ursula)和她的10位女伴,烏舒拉據說是四世紀羅馬統治時期英格蘭南部一個小國的公主,公主篤信基督教,當時一位高盧地區的領主向這個小國的國王請求將公主許配給他,並且帶著一些女孩們做為陪嫁,以幫助他的領地人民繁衍後代,於是公主挑選了10位漂亮的女伴,每人帶著1,000名的女孩共11,000人前去歐洲大陸與她的未婚夫會合。不過在渡海的途中,一場暴風竟奇蹟似的將她們在一天內帶至高盧的港口,於是烏舒拉決定在結婚前要進行一次歐洲的朝聖之旅。她們首先前往羅馬,之後來到被匈奴人圍困的科隆,匈奴人見到這些由船上走下來的少女們依然不改兇殘本性,瘋狂的砍殺這些手無寸鐡的女孩,女孩們只能在祈禱之中一一倒下,最後萊茵河畔、城堡旁都堆滿了少女們的屍體...。這件悲劇後來被傳頌開來,烏舒拉也成為了保護處女的聖人。

右下方的主題是被荊棘刺死的萬烈士,這個故事是說羅馬皇帝哈德良(西元76~138年)派遣由阿卡提烏斯(Achatius)率領的9,000名士兵前往亞美尼亞鎮壓當地的叛亂份子,阿卡提烏斯和士兵們受到了上帝的感召皈依基督教,並且在上帝的幫助之下擊敗敵軍。羅馬皇帝得知他們皈依基督教後大怒,改與蠻族結盟,派出蠻族的軍隊前去消滅這些新的基督徒,這些基督徒即使戰敗被俘、遭受酷刑卻仍然堅持他們的信仰,這令蠻族印象深刻,後來蠻族的1,000名軍士也接受了洗禮成為基督徒。戰役持續到最後,10,000名基督徒終被擊敗,這些基督徒最後被由亞拉臘山扔下,跌入荊棘中遭刺穿而死;或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這就是萬烈士殉道的故事。

至於兩翼的部份有8位聖人的雕像,這些聖人的故事就請有興趣的朋友依循解說牌上的名字自行上網查詢囉。

[壁畫]

 接下來要繼續欣賞的是祭壇上方的壁畫。首先在瑪利亞祭壇上方的壁畫分成二個主題,小的拱形區域畫的是一個寶座,其中坐著三位人士~位居中央的索羅門王,和他的妻子及母親;小寶座的兩側則有12隻獅子圍繞在旁;再往上是另一個大寶座,寶座上則是耶穌基督和他的母親瑪利亞;大寶座兩旁的階梯上有多位天使立於其上(詳圖24)。

另外在諸聖祭壇上方的壁畫描繪的是一種中世紀特別流行、名為"Maiestas Domini"的圖案配置,當中耶穌基督坐在寶座上,左手拿著生命之書,右手舉起表示祝福;在耶穌的周圍圍繞著四個圖案:左上方有翅膀的人代表馬太;左下方的飛獅代表馬可(如果有去過義大利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應該會有印象聖馬可的代表就是飛獅);右下方長翅膀的公牛代表路加;右上方的飛鷹則代表著約翰,這四位是四部聖經福音書的作者,也是福音傳教士。至於其他環繞在旁的則是醫院創始人的圓形頭像(詳圖24)。

以上的參觀內容雖然精彩豐富,不過都是與"教堂"有關的宗教內容,我們在一開始介紹時有提過聖靈醫院是世界上最早的社福機構之一,接下來我們就要更深入醫院內部,來看看中世紀時醫院和弱勢族群的照護情況囉。

[醫院和老人院]

 由Lettner下方的入口可以進入醫院和老人院的區域。這區呈現長廊式的空間配置,主要的走廊通道設置在中央,走廊通道的兩側則分隔成一間一間的小房間(圖27左上圖),這些小房間大部份的時間並沒有對外開放,不過依然能透過房間門上的玻璃窗來觀看房間內部的陳設。前方未以鐡柵隔開的區域內房間並不多,由房間內的陳設來推斷,它們的功用可能是診間、病房(圖27右上圖);其中一間有圓桌的有可能是做為工作人員的餐廳或會議室(圖27左下圖);至於隔間牆上則掛有聖靈醫院的歷史編年表(德文版);以鐡柵隔開的區域在我們造訪當日並未開放參觀,不過整體的隔間配置和前方區域類同,一樣是中央為走廊,兩側為房間隔間。早期的聖靈醫院還沒有設置小房間的隔間,所有來到這裡的弱勢族群或病人是住在大廳般的空間內,男性和女性分排而居;一直到了西元1820年這些小隔間才建置完成,提供給住客們更多一點的隱私。不過這些小房間並未設置頂蓋,巡守人員會在小房間頂安裝的木板上巡視,並且定期檢查住客們的生命跡象。

圖27 聖靈醫院的醫院和老人院(下)

Day16-27聖靈醫院的醫院和老人院.jpg

(圖27說明:右下圖是位於教堂大廳內的醫院模型,當天有參觀的醫院和老人院的部份是位於設有屋脊鐘樓後方的長條型屋舍內,不過目前所見的小房間隔間是西元1820年後才有的)

聖靈醫院除了是令人驚訝的、世界上最早的社福機構之一(即使在當下,許多地方的社福機構、制度都不及於此),在每年的聖誔節前大約有10天的時間,這裡會是呂北克最美麗的聖誔市集之一,來自德國、斯堪的那維半島、波羅的海國家甚至歐洲其他國家的約150名工匠會聚集在此販售他們所製作的手工藝品,當然也包括美味的華夫餅(Waffeln)和熱葡萄酒(Rotspon-Glühwein)。

最後,我想借用呂北克大文豪托馬斯.曼曾說過的一句話來做為結尾:"ICH WERDE DIE LIEBE ZU DEN ZAUBERN DES WEIHNACHTSFESTES NIE VERLERNEN."(我永遠無法忘記對聖誔節魔力的熱愛~呂北克大文豪托馬斯.曼 1924)。

聖靈醫院(Heiligen-Geist-Hospital)相關資訊

地  址:Koberg 11, Lübeck;

介紹網站呂北克旅遊局官網(英文版,包括開放時間)。

十、城堡門(Burgtor)

 出了聖靈醫院的大門右轉會接上Große Burgstraße街,順著這條路繼續往北走,不到5 mins就會到達下一個景點~城堡門(圖28)。

圖28 呂北克的城堡門(下)

Day16-28呂北克城堡門.jpg

(圖28說明

上:位於呂北克老城區最北方的城堡門(城內側);

下:城堡門的城外側,和城內側最大的不同點應該就是基於防禦考量,城外側的開窗比內側少了許多;圖中城門塔樓的右側有兩座半圓形塔樓,離城門近的、比較高的叫做"肉塔"(Fleischturm);而較矮的叫"煤塔"(Kohlenturm))

先前在介紹霍爾斯滕城門時有提過,在中世紀時要進入呂北克老城區只能經由三座城門,城堡門是目前僅存的二座城門之一,位於老城區的最北端。早期的城堡門是有外門、中門和內門三道城門的複層城門,不過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城堡門是建於西元1444年,建築風格屬於晚期哥德式,外門和中門已在歷史的推移中被拆除,它們的模樣只能在原址的模型箱中追憶了(圖29)。

圖29 城堡門及中門模型箱(下)

20190611城堡門及中門模型箱

"城堡門"之名來自於舊呂北克城堡,不過這座城堡已經在1227年時改建為城堡修道院(Burgkloster)。與城堡門相鄰的是厡本做為海關的建築(Zöllnerhaus)和馬廄,不過現在似乎很難想像當初的樣子。

另外,城堡門是呂北克唯一真正發生過戰爭的城門,西元1806年法國人曾由此攻入呂北克,並佔領了呂北克達數年之久。

目前僅存的內門也曾多次面臨被拆除的危機,所幸最後呂北克的市民們仍然決定要保留這座別具意義的城門,不過面對日益繁忙的交通,隨著時間的演進城門的通道也一個一個增加上去,目前的城門已經有4個通道了喔!這是為了保留舊城門所做的妥協,也很值得其他地方在考慮古蹟去留時做為參考。

在欣賞完造型典雅又雄偉的城堡門後,別急著離開,出了城門後正對的是跨越運河的城堡門橋(Burgtorbrücke),跨過運河之後的橋頭有兩座獅子雕像,這兩座雕像是由德國雕刻家弗里茨.貝恩(Fritz Behn)於1913年時為呂北克葡萄酒商和攻治家海因里希.利奧.本克(Heinrich Leo Behncke)所製作的,不過這兩隻獅子最初是安放在他梅克倫堡的莊園內,一直到1931年時才移放到城堡門橋的橋頭(圖30)。

圖30 城堡門橋橋頭的獅子雕像(下)

20190611城堡門橋橋頭的獅子雕像

這兩隻獅子和我們之前介紹過的霍爾斯滕城門廣場前的兩隻雄獅相互呼應,它們也被稱為"Lübecker Löwen"(呂北克的獅子)。

(德國雕刻家弗里茨.貝恩曾兩度前往位於非洲的德國殖民地,他的非洲動物雕塑也成為其作品中最重要的系列之一)

十一、欣賞特拉維河及港口風光

 呂北克老城區周圍環繞著三條水路,最左邊的是護城河(Stadtgraben),再往右一點是特拉維河(同樣位於老城區左側);老城區的右側則是另外一側的特拉維運河(Kanaltrave,相關位置可詳圖2),如果出了城堡門後往左側的小水泥路前進,就能取得最佳視角,居高臨下來欣賞特拉維河的河畔風光(圖31 & 圖32)。

我們之前在介紹老鹽倉時曾提到,在中世紀時,呂訥堡所產出的鹽會先經由運河運送到呂北克的鹽倉儲存,之後再繼續銷往波羅的海地區,由呂北克前往波羅的海的運輸路線就是特拉維河,由此也更能理解特拉維河的重要性。時至今日,呂訥堡的鹽業早已不復在,但呂北克卻非常有心的在特拉維河畔保存了許多中世紀時的船隻(詳圖32上圖);除此之外,沿岸也停泊著許多各式的大、小遊艇(詳圖32下圖),如果時間充足的話,也可以來趟特拉維河遊船,由河上來欣賞老城區的種種風情,或許也更能感受中世紀時呂北克商人的致富之路吧!

圖31 呂北克的升降橋(下)

20190611呂北克的升降橋

(圖31說明

位於特拉維河和特拉維運河交會處的升降橋(Hubbrücke),建於西元1896~1900年,最初的佈置由西至東依序為鐡路橋、公路橋和行人橋,其中鐡路橋和公路橋為可升降的型式,分別可升高4.2 m及3.2 m;行人橋則採樓梯上下的固定式橋樑;於鐡路橋和公路橋間有一座新哥德式的橋塔。目前由於呂北克港的鐡路已停止營運,因此鐡路橋不再需要常態性的升降)

圖32 特拉維河風光(下)

Day16-32呂北克特拉夫河風光.jpg

(圖32說明

上:來到特拉維河畔賞景時,記得睜大眼睛,運氣好的話可以找到保存良好的中世紀帆船喔!

下:河畔總是停著大、小不同的各式遊艇,如果時間充裕的話,還可以安排一趟遊河之旅)

欣賞完特拉維河風光後,我們在呂北克老城區北側的行程也告一段落,這時正好來到了中午時分,老城區最熱閙的地方位於市政廳附近,就地理位置而言也是老城區的中心地帶,剛好利用漫步回市中心的路上好好的再品味一下北側巷弄裡的北德風情(圖33),旅行中的驚喜有可能就出現在下一個轉角處喔!

圖33 老城區北側的巷弄風情(下)

Day16-33老城區北側的巷弄風情.jpg

有趣的回程漫步也將我們帶回了市中心。呂北克最熱閙的一條街莫過於市政廳前的Breite Straße街,這裡商店、餐廳雲集,接下來我們就要來嘗試一下呂北克的特色餐~鯡魚料理了。

[鯡魚料理初體驗]

 之前在介紹老鹽倉時有提過,呂北克的富裕和呂訥堡的鹽、波羅的海的鯡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來到呂北克,當然要大膽嚐試一下我們人生中第一次的鯡魚料理囉!雖說網路上充斥著各式的新聞、開箱文、傳聞等,就算沒吃過鯡魚罐頭,也深知此物為臭味食物排行榜的榜首,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使有"水果之王"之稱的榴槤和台灣知名夜市美食~臭豆腐,雖然名列許多人心目中的必吃美食,依然還是有不少人敬謝不敏。身為臭味食物排行榜榜首的鯡魚罐頭,同樣為北歐人士心目中的美味佳餚,既然來到了與鯡魚息息相關的呂北克,打破迷思的最佳辦法當然就是親自嚐試一下囉!

既然是特色菜,只要有提供午餐的餐館幾乎都有供應鯡魚料理,回到了市中心,我們就選擇位在呂北克舊市政廳辦公大樓(Kanzleigebäudes)內的維也納咖啡廳(WIENER Cafehaus,圖34)來獻出我們鯡魚料理的第一次囉。

圖34 位於市中心的維也納咖啡廳(下)

20190611位於市中心的維也納咖啡廳

早在西元1485年,這棟辦公大樓就已經在市政廳的北側為呂北克的市民們服務,當時是做為公證人和文員的辦公室,不過目前所見到的建築物是在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時以磚砌哥德式風格所擴建而成的;附有露天座位區的維也納咖啡廳就開在這棟充滿中世紀風情的典雅建築內。

雖然6月中的天氣有點涼意,我們還是選擇了最愛的露天座席,在品嚐美食之餘,依然能饗用這老城區的街邊美景。接著就來看看維也納咖啡廳提供了那些午餐的選項吧!

首先在午餐(Unser Mittagstisch)的部份,包括有:

Tafelspitzbouillon mit Flädle (煮牛肉湯佐煎餅條/Flädle是切成絲或條狀的鹹味煎餅);

"Wiener Tafelspitz" mit bouillonkartoffeln und Meerrettich ("維也納煮牛肉"佐肉湯馬鈴薯和辣根);

Königsberger Klopse in milder Kapernsoße, Kartoffeln & Rote Bete (一種德國的特色肉丸佐奶油白醬和刺山柑醬、馬鈴薯和甜菜根);

Matjesfilet "Hausfrauen Art" mit buntem Salat und gebutterten Kartoffeln (醃鯡魚片"家庭主婦風"佐彩色沙拉和奶油馬鈴薯);

後面還有幾種我們在羅騰堡曾經品嚐過的火焰薄餅(Flammkuchen),不過關鍵字"Matjes"醃鯡魚已出現,雖然這道菜名即使經過Google翻譯後依然摸不著頭緒,不過既然是我們的鯡魚處女秀,當然還是硬著頭皮點下去囉!

(有關美味"火焰薄餅"(Flammkuchen)的介紹,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37:德國羅曼蒂克大道~羅騰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一)@德國19天自由行Day13-1 乙篇)

答案揭曉(圖35)~

圖35 鯡魚料理初體驗(下)

20190611鯡魚料理初體驗

"Matjes"醃鯡魚本尊現身!原來"Matjes"指的是採用繁殖期前捕撈的鯡魚,以薄鹽醃製而成,而且不經烹調直接生食,一份就是一整條醃鯡魚,所以它並沒有我們原先以為像鯡魚罐頭的"濃厚"味道;魚肉本身Q彈,略帶嚼勁,就像吃超大片生魚片一樣;調味部份主要搭配酸奶油醬和酸黃瓜,吃起來微酸微鹹,很能品嚐到食材本身的原味;不過整片魚排的大小有約20 cm,微酸微鹹的調味似乎無法完全消除魚肉本身的微腥味,吃到最後會有點挑戰,但吃完後卻感覺自己已成為中世紀的呂北克人了,滿滿的在地風味,如果喜歡吃生魚片的話,一定要記得點這道醃鯡魚菲力來嚐嚐看唷!

為了避免醃鯡魚太"特別"而無法完食,我們另一道餐點決定來份安全牌的"義大利肉醬通心麵佐新鮮現刨的帕瑪森起司片"(Penne mit Bolognese mit frisch gehobeltem Parmesan);啤酒則是來自杜伊斯堡(Duisburg,位於杜塞道夫的北方)的König Pilsener(君王皮爾森啤酒)(圖36)。在有點涼意的天氣下,坐在露天咖啡座來一口冰涼的啤酒~這就是我們體驗到的北德風情啊!

圖36 呂北克午餐中的安全牌(下)

Day16-36呂北克的安全牌午餐.jpg

上午老城區精彩豐富的行程就在鯡魚料理有趣的初體驗中暫時告一段落了。吃飽喝足,下午我們還要繼續尚未完成的老城區漫步遊,敬請期待唷~

arrow
arrow

    法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