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德國想GO就GO]43:首都柏林(Berlin)、波茨坦(Potsdam/無憂宮)漫遊@德國19天自由行Day17-1

日 期:2019/6/12(Day17-1)

封面照片:波茨坦無憂宮

20190612波茨坦無憂宮

今日行程路線:

上午行程:柏林->波茨坦(Potsdam);(搭乘德鐡,約30 mins)

     [波茨坦]漫遊;(步行)

午 餐:Bäcker Wiedemann(烤吐司起司三明治+果汁);

下午行程:[柏林市區]漫遊;(步行)

晚 餐:德式麵包(柏林中央車站)(外帶至到列車上享用);

柏林(Berlin)->法蘭克福;(搭乘德鐡,表訂4h10m/實際 9h,到達時間翌日2:30)

住宿旅館:easyHotel Frankfurt City Center(法蘭克福)。

(接續上篇 [德國想GO就GO]42:北德風情~漢薩同盟城市呂北克(Lübeck/呂貝克)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二)@德國19天自由行Day16-2 )

 告別了擁有漢薩同盟歷史榮光的北德大城呂北克(Lübeck)之後,我們繼續搭上德鐡,一面在列車上享用美味可口的杏仁蛋糕,一面朝著此次[德國想GO就GO]19天旅程的最後一站~柏林前進。

在介紹柏林的景點之前,讓我們先來簡單的認識一下這座城市。

[柏林簡介]

 柏林是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面積約892平方公里(約為台北市272平方公里的3.28倍),現有居民約356萬人(2019年),它也是歐盟區內人口第二多的城市(第一多的是法國首都巴黎)。柏林的歷史悠久不在話下,它更曾為普魯士王國(西元1701~1870年)、德意志帝國(1871~1918年)、威瑪共和國(1919~1933年)、納粹德國(1933~1945年)等國家的首都;二次世界大戰後,柏林被分割為東、西柏林,東柏林由蘇聯所控制;西柏林則為美、英、法三國所掌控,冷戰時期也隨之展開;1961年8月13日,東德建起柏林圍牆,以阻止東德的人民逃往西柏林;10月25日,美軍的坦克行駛至腓特烈大街南部的查理檢查哨,並與蘇聯坦克對峙長達16小時,自此柏林圍牆就成為冷戰時期分隔鐡幕和西方民主世界的一道鴻溝;這也是大部份人對柏林最深刻的印象。

這樣的冷戰氛圍一直持續到西元1989年。這一年起,東歐和中歐的社會主義國家掀起了推翻共產主義的劇變;同年11月9日東德政府宣佈允許公民申請進入西柏林及西德,當晚柏林圍牆在東德居民的壓力下被迫開放;隔年(1990年)6月東德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也為兩德統一奠定了基礎;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在歷經46年的分離之後重歸統一;柏林也成為統一後的新首都。

除了這份別具意義的近代歷史之外,柏林還有兩處列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文化遺產,其一是位於柏林近郊波茨坦的無憂宮(或譯為忘憂宮);另一個則是位於市中心的博物館島。忘憂宮這個名字取的真好,忘卻煩憂,無憂無慮,以這麼感性的地方來做為此次德國想GO就GO19天自由行的最終站,似乎也別有一番意涵呢!

(想要了解更多位於德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嗎?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13:[萊茵河浪漫遊船]、科隆@德國19天自由行Day03 ;

[德國想GO就GO]14:萊茵河浪漫遊船、[科隆]@德國19天自由行Day03-2 (科隆大教堂);

[德國想GO就GO]17:特里爾(Trier)~德國最古老的城市@德國19天自由行Day04-1 ;

[德國想GO就GO]34:德國古堡大道~班堡(班貝格/Bambe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德國19天自由行Day12-1

[德國想GO就GO]39:德國羅曼蒂克大道~符茲堡(烏茲堡/Würzbu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二)@德國19天自由行Day14 (主教宮);

[德國想GO就GO]41:北德風情~漢薩同盟城市呂北克(Lübeck/呂貝克)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一)@德國19天自由行Day16-1

[德國想GO就GO]42:北德風情~漢薩同盟城市呂北克(Lübeck/呂貝克)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二)@德國19天自由行Day16-2 )

(前言2019/6/11下午)

由呂北克搭乘15:43啟程的德鐡,經過一次的轉車,抵達柏林時已近傍晚六點半。偌大、造型新穎的柏林中央車站(Berlin Hauptbahnhof/圖1)讓旅客立馬能感受到大都會的氣息。

圖1 柏林中央車站(下)

Day17-1柏林中央車站.jpg

(圖1說明

左上:偌大、造型新穎的柏林中央車站(柏林總站)建築外觀;

左下:車站內就有德國第二大的藥妝連鎖集團ROSMANN的分店;

(想知道ROSMANN有什麼必買商品嗎?歡迎參閱 德國想購就購~購物篇(德國必買推薦、德國瞎拼趣) 乙篇)

右:柏林中央車站的軌道層共有兩層,照片中看到的列車位於地下二層)

柏林中央車站的軌道層共有兩層,分別位於地下二層(1~8號月台)及二樓(11~16號月台),如果搭乘由其他城市來到柏林的長程列車通常是由地下二層進站;但如果是要前往柏林的近郊(如忘憂宮所在的波茨坦)走走,所要搭乘的區域列車(Regional trains,例如RE或S-Bahn)就會停在位於二樓的月台,大家在搭車前一定要先搞清楚該前往哪個樓層的月台,以免因為"跑錯棚"而錯過要搭乘的班次喔!

(有關德鐡車種介紹、德鐡通行證的購買與使用,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03交通篇:如何使用DB[德國鐡路通行證]暢遊德國@自由行 ;

有關DB Navigator App的使用,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04交通篇2:如何使用[DB Navigator APP]+德鐡通行證暢遊德國@自由行

有關到達德國後實際搭乘德鐡的相關介紹,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05交通篇3:德鐡搭乘實務篇:使用DB[德國鐡路通行證]+[DB Navigator App]暢遊德國

DB網頁及App或許隨著時間有些許更動,但內容其實大同小異,耐心看完以上三篇對於在德國搭乘德鐡自助行一定能有相當程度的收獲,若有疑問也歡迎留言討論喔!)

另外再提供一個在柏林中央車站寄存行李的小撇步,柏林中央車站內有多處的寄物櫃可供遊客寄存行李,這時候千萬別找到寄物櫃就直接寄存行李,應該先查好離開柏林時的車班及月台,找個離它最近的寄物櫃再寄存;寄好之後記得拍照紀錄位置,以免之後要取行李時找不到寄物櫃,那時面對偌大的柏林中央車站可就要哭哭了喔

(有關柏林中央車站的詳細資訊,請至 德鐡柏林中央車站 (德文版)網頁查詢(包括3D分層圖、各重要設施位置等))

出站之後依照慣例先到下榻的旅館辦理入住手續,接著就要來解決晚餐順便品嚐一下柏林最有名的特色小吃~咖哩香腸囉!

[柏林必吃小吃~咖哩香腸簡介]

 有關咖哩香腸的起源有幾種說法,最常聽到的應該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元1949年時由一位德國廚師Herta Heuwer(赫塔.霍伊韋爾)在西柏林所發明的。當時還是盟軍佔領時期,她由駐德英軍那裡取得了咖哩粉等調味料(當時德國人對咖哩粉應該是陌生的),再加上蕃茄醬調製成自己研發的咖哩蕃茄沾醬"Chillup"(取自辣椒(Chilli)和蕃茄醬(Ketchup)的組合),搭配德國人最喜愛的德式香腸,就成為柏林最有名的小吃"咖哩香腸"了。據說在最鼎盛的時期,她的攤子一星期可以賣出一萬份的咖哩香腸!這麼具有柏林特色的小吃,就成為我們來到柏林第一餐的首選啦!

柏林最有名的咖哩香腸有二間,其一是位於Eberswalder Straße地鐡站附近的"Konnopke's Imbiß"(營業時間到18:00),這是一間創立於西元1930年的小吃攤,店名就來自於創始人Max Konnopke先生的姓氏,他和他的太太由科特布斯(Cottbus,位於柏林東南方的一座城市)來到柏林打拼,最初就是以香腸盤(sausage tray)起家;1960年起他也成為東柏林地區第一家供應咖哩香腸的店家。

另一間則是位於U Uhlandstraße地鐡站附近的"Bier's Kudamm 195",這間創立於西元1965年,店名其實就是它的地址(Kurfürstendamm(選帝候大街) 195號),它也是柏林非常有名的咖哩香腸店,包括德國前總理Gerhard Schröder(施羅德)和德國前網球名將貝克等名人都曾來此光顧。不過這兩間名店距離德鐡柏林中央車站都差不多要20多分鐘的車程,有鑑於來到柏林的時間已晚(辦好入住手續,稍事休息後已經近20:00),我們決定捨棄這兩間名店,轉而回到德鐡柏林中央車站,因為這裡還有一間柏林出名的咖哩香腸專賣店~連鎖的CURRY 36

[CURRY 36]簡介

 CURRY 36創立於1981年,相較於前兩間確實比較年輕,不過創始店位於Mehringdamm街36號的小攤子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如今也成為擁有四間分店的連鎖咖哩香腸專賣店,尤其它還有一間分店就位於德鐡柏林中央車站內,更是造福了不少來去匆匆的旅人,讓大家在有限的時間內依然能夠享受到這個享譽盛名的柏林小吃。不過如果你認為連鎖速食店的口味可能比前兩間來的不地道,那可就不一定了,因為好萊塢巨星湯姆.漢克斯(Tom Hanks)正是CURRY 36的愛好者!看了這麼多名店的介紹想必大家也都餓了,接下來就趕快來品嚐這款柏林特色小吃吧!

CURRY 36目前在柏林共有四家分店,其中對我們來說最為方便的當然就是位於德鐡中央車站1F的中央車站店(Hauptbahnhof)了。如果你對連鎖速食的口味依然存疑,相信在來到店面前時,心中的疑慮就能豁然開朗了(圖2)。

圖2 總是門庭若市的CURRY 36(下)

20190611CURRY36柏林中央車站店

不過也別因為人潮眾多就望之卻步,畢竟速食的備餐就是講求"快",耐心等待個10 mins好料就會到手囉~

別看CURRY 36的菜單好像種類繁多,其實香腸的種類只有咖哩香腸(Currywurst)、有機咖哩香腸、柏林漢堡肉排(Boulette)、巨型博克香腸(Riesenbockwurst)、維也納香腸(Wiener würstchen)、圖林根香腸(Thüringer rostbratwurst)、克拉科夫香腸(德國版,Krakauer)等,而且如果想要縮短等待時間,建議大家可以直接點選煎台上有的香腸種類(看著實物比手畫腳~不過光憑外表不大容易判斷香腸的種類),搭配上薯條以及特調的咖哩蕃茄醬,這就是來柏林必吃的小吃~咖哩香腸啦!

經過一番的"努力",我們最後點到了咖哩香腸和克拉科夫香腸(這就是比著煎台上的實物點來的)~不過不管點了什麼香腸,當然都要配上特調的咖哩蕃茄醬囉(圖3)!

圖3 CURRY 36的咖哩香腸(下)

Day17-3CURRY36的美味好料.jpg

(圖3說明

左上:咖哩香腸的主角之一~德式香腸,特殊的切痕讓人看了就忍不住食指大動。這個帶有切痕的香腸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的港覺?它就是CURRY 36的"招牌"啦(參見圖2右上角);

右上:煎台上出現了此行尚未見過的香腸,當然要點來嚐鮮看看囉!(收據上顯示它叫做"Krakauer",我上網估狗了一下,原來這是來自波蘭的克拉科夫香腸(德國版);

左下:咖哩香腸的傳統吃法就是要配上炸薯條、特調的咖哩蕃茄醬,再加上德國人吃德腸時最愛的醬料之一~美乃滋,Wow!

右下:不論你最後點到了哪種香腸,記得要搭配特調的咖哩蕃茄醬,這就是柏林最出名的人氣小吃啦!)

咖哩香腸究竟是什麼滋味呢?香脆的德腸配上有點鹹的咖哩蕃茄醬,只能說味道真的很妙(但我必須承認它真的有點鹹),主要的調味還是以蕃茄醬為主,咖哩粉以香氣助攻(但味覺較不明顯),喜歡德腸和重口味的朋友一定就呷意!不過一份兩條德腸對一般人來說只能算小吃的份量,想要吃飽可能就要多來一份囉!

在品嚐了道地的柏林超人氣小吃之後,一整天的奔波也讓我們決定回到旅館好好休息一宿,明天即將迎來此次19天德國自由行的最後一站~柏林囉!

2019/6/12

 今天上午的重頭戲是要前往位於柏林西南方的波茨坦,來參觀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無憂宮(Schloss Sanaaouci/或譯為忘憂宮),以及無憂公園內的其他知名宮殿和美景。

說到波茨坦(Potsdam),比較廣為人知的大概就是在西元1945年7月26日,由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邱吉爾、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未實際與會,但有簽名表示同意)以及蘇聯總書記史達林(事後簽署)在波茨坦會議上聯合發表的"波茨坦宣言"(Potsdam declaration),這篇宣言的主要內容是同盟國戰勝德國後(德國已在5月7日無條件投降)將共同致力於戰勝日本,並且履行"開羅宣言"戰後對日本的處置方式。這的確是近代史上在波茨坦發生的大事。不過波茨坦之於德國歷史可是有許多值得一看之處。

早在西元993年,"Potztupimi"(意思是"在橡樹之下")這個地名就曾出現在文獻上;不過其後的數個世紀,波茨坦都只是一座小城市,人口最多也只有二千人左右;一直到1660年,布蘭登堡的選帝侯兼普魯士公爵腓特烈.威廉將波茨坦的城堡改建為王家宮殿後,波茨坦才開始發展起來。一開始這座宮殿也只被用做打獵時的行宮;不過之後變成了普魯士王家的夏宮;到了1745年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在波茨坦建造了忘憂宮和廣大的花園後,波茨坦的地位更顯重要。到了二十世紀,柏林先後成為普魯士王國和德意志帝國的首都,不過宮廷依然設在波茨坦;之後的近代史大家可能就比較熟悉,在此也不多贅言了。

如今樹木林立、綠草如茵的無憂公園和公園內的宮殿建築群早已於西元1990年起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遠道而來的遊客們都希望能一睹無憂宮的風采,我們當然也不例外。接著就請大家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來看看波茨坦有什麼必訪景點吧!(圖4)

圖4 我們的波茨坦觀光地圖(下)

Day17-4我們的波茨坦觀光地圖.jpg

[波茨坦必訪景點]

一、巷弄街景和救世主教堂(Erlöserkirche)

 由柏林中央車站搭乘德鐡前往無憂公園大概需時半小時,在Potsdam Charlottenhof站下車之後,接下來就要靠自己的雙腿,經由簡單的路線進入綠意如茵的無憂公園,如果由出站起算到無憂宮的路程大約需時20 mins(約1.4 Km),不過這段路程車輛不算多,即便尚未進入公園,還穿梭於波茨坦的巷弄之際,也能輕鬆的欣賞早晨寧靜、典雅的街景,這也是體驗歐洲的最佳方式之一喔!(圖5 & 圖6)

圖5 波茨坦巷弄內的街景(下)

Day17-5波茨坦巷弄內的街景.jpg

(圖5說明

位於波茨坦的Nansenstraße街有著石塊鋪面的人行道,街道兩旁多為兩、三層樓的洋房,外牆或為巴洛克式的鵝黃色;或為磚紅色,一樓多有鑄鐡欄杆圍起的小花園,很難想像在柏林的近郊居然有這麼可愛的街景)

圖6 位於圓環邊的救世主教堂(下)

Day17-6波茨坦的救世主教堂.jpg

(圖6說明

位於南森街(Nansenstraße)圓環旁的救世主教堂(Erlöserkirche),教堂建於1896~1898年,建築風格屬於新哥德式。整座教堂最大的亮點在74 m高的鐘樓;漂亮的磚造教堂也令我們懷念起前一天的呂北克)

不過由 Potsdam Charlottenhof 火車站到無憂公園的路線當然不只一條,基本上只要出站後向北走,最後都能進入公園內,想走哪條路就由大家自行決定囉!

二、無憂宮(Schloss Sanssouci)

    在簡單體驗波茨坦寧靜、典雅的街巷風情後,請大家繼續朝向北方前進,當你發現身處於四周充滿草坪、樹木等綠色之地時,就表示你已身處於無憂公園之中啦!接下來我們就要前往今天的重頭戲之一~無憂宮囉!

一般而言,歐洲宮廷周邊的廣大歐式花園都是用來搭配主體建築的景觀工程,不過這對無憂公園和無憂宮來說卻是恰好相反。這座小山坡最早以前只是種著橡樹的小丘,在腓特烈.威廉時期這些樹木被砍伐做為建設波茨坦市的建材,導致原本綠意盎然的小丘變成了一片光禿禿的荒地;1744年時,繼位的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下令將此處開闢為階梯式的葡萄園,讓這片光禿禿的小丘再度充滿了生機。

葡萄園開闢的次年,由建築師Georg Wenzeslaus von Knobelsdorff(又是一個好長的名字,我就簡稱這位建築師為諾貝爾斯多夫好了)所設計的無憂宮才開始在小丘的頂端動工,並且在1747年時建造完成。無憂宮雖被視為和法國凡爾賽宮有著同等級的地位,不過對於腓特烈二世而言,他希望這座夏宮僅做為他的私人宅邸,宮殿的命名來自一句法語的片語"Sans souci",意思是無憂無慮,他希望這裡是個遠離俗事瑣務的輕鬆之地,而不是無上權力的象徵。也因為如此,腓特烈二世對於整個設計涉入甚多(甚至到達干預的程度),導致諾貝爾斯多夫無處發揮,甚至還和腓特烈二世產生意見分歧,最後諾貝爾斯多夫在1746年時遭到解僱,後續的工作則由另一位荷蘭建築師Jan Bouman加以完成。這座宮殿也被視為是德國洛可可式建築的重要作品之一。

在簡單了解了無憂宮的歷史之後,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來欣賞這座美麗的、令人忘卻煩憂的宮殿吧!

無憂公園佔地面積雖大,不過它還是以無憂宮為重心(雖然無憂宮的位置是在公園的東側),因此在往北進入公園之後,只要方向概略正確,順著大路很容易就能找到無憂宮的位置(圖7)。

圖7 進入無憂宮的路徑(下)

Day17-7進入無憂宮的路徑.jpg

(圖7說明

上:我們進入無憂公園的小徑;

左下:進入公園後,請朝東北方前進;

右下:這條林蔭大道叫"Am Grünen Gitter",順著林蔭大道走到西端再轉往北,就會看到位於小丘上的無憂宮了(圖8))

圖8 位於小丘上的無憂宮(下)

20190612無憂宮前的林蔭大道

(圖8說明:順著"Am Grünen Gitter"走到西端再轉往北就會看到如照片中的另一條林蔭大道,而無憂宮就在大道底的小丘上)

無憂宮前有座大型的噴水池,說到這座噴水池也有個小故事。據說在十八世紀時歐洲仍延續著向古典主義致敬的風潮,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亦不能免俗的在無憂宮前設計了一座噴水池,希望藉由地形的高差引入哈維爾河(Havel)的河水,在無憂宮前欣賞美麗的噴泉。不過由於地勢的高差不足,這座噴泉幾乎無法噴出任何水柱,一直到繼任的國王繼位後,才以機械的方式使噴水池得以噴水,只是腓特烈大帝就無緣欣賞到這般美景啦!(圖9)

圖9 無憂宮前的大噴水池(下)

Day17-9無憂宮前的大噴水池.jpg

(圖9說明

上:透過噴水池眺望階梯葡萄園和小丘上的無憂宮;

下:只有登上階梯才能一睹噴水池的全景;另外照片中噴水池的右後方有座細長的尖塔,這座尖塔就是我們剛才路過的救世主教堂)

繞過噴水池,階梯式的葡萄園和小丘頂上的無憂宮就以一種既氣派又優雅的感覺呈現在眼前。在無憂宮之前還不曾有人以葡萄園來做為宮廷花園的裝飾,這一層層以鐡柵玻璃門保護的葡萄園讓人絕對不會錯認這座小宮殿。而這座小宮殿,也像是皇冠般的加冕在種滿葡萄園的小山丘上(圖10)。

圖10 像皇冠般立於小丘之上的無憂宮(下)

20190612波茨坦無憂宮

走上132階(每層22階,共六層)的階梯,這座被腓特烈大帝寄予厚望、成為他私人避風港的長廊形宮殿就會呈現在眼前(圖11)。

圖11 小丘上的無憂宮(下)

Day17-11小丘上的無憂宮.jpg

雖然常被和凡爾賽宮相提並論,不過無憂宮其實只是一座擁有十間房間的私人豪宅。為了讓自己能夠暫離世俗煩憂、輕鬆的徜徉在這片美麗的小丘上,有別於之前參訪過的許多宮殿多以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人物或宗教人物雕刻做為裝飾,腓特烈大帝選擇了崇尚自然曲線、優雅為主的洛可可風做為建築主軸,在整座建築的立面上,最主要的裝飾就是位於外突柱頂、撐起整座建築(為數不多)的大力士和眾多的女神像;再來則是神像周邊圍繞的花朵和葡萄藤蔓(看來宮殿的主人真的很喜歡葡萄園或葡萄酒啊)(圖12)。

圖12 無憂宮的洛可可風裝飾(下)

Day17-12各可可風的裝飾.jpg

(圖12說明

上:每支外突柱的柱頂都由大力士或女神雕像加以裝飾,彷彿是由他們撐起了上方的橫樑飾帶;而他們的下身則是由植物的枝葉、花朵或果實的圖案遮掩裝飾,這就是崇尚自然曲線的洛可可風;

左下:也有純粹以葡萄藤蔓和果實裝飾的浮雕;

右下:睜大眼睛,還可以在屋頂上找到Putti的可愛雕像喔!

(有關Putti的介紹,歡迎參閱 [德國想GO就GO]39:德國羅曼蒂克大道~符茲堡(烏茲堡/Würzburg)老城區景點完全攻略(二)@德國19天自由行Day14-七、主教宮(Residenz)-[宮廷花園]))

另外,在中央圓弧形建築的柱頂樑飾帶上雕著兩個字:"SANS, SOUCI"(圖11下圖),這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法語片語,意思是無憂無慮,這也是"無憂宮"名字的由來。

不過即使座落於階梯狀葡萄園的頂端,長條形的建築立面似乎也顯得過於單調,況且腓特烈大帝總不至於每次來到這座避風港休息時都得先爬上132階的階梯才能得其門而入吧?

沒錯,根據歷史記載,腓特烈大帝根本是個不愛爬樓梯的國王,這樣的佈置只是滿足了他心中燃燒的設計魂(建築師諾貝爾斯多夫並不贊同這樣的配置,因為如果由建築內看向無憂花園,階梯狀的葡萄園根本完全看不到),因此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立面(南面)其實是無憂宮的背面,真正的大門則設在北面,接著就讓我們繞到北面,繼續來欣賞北面的樣貌吧!

在正式介紹北面的建築樣貌之前,先來看一下無憂宮的平面圖(圖13)。

圖13 無憂宮的平面圖(下)

Day17-13無憂宮平面圖.png

無憂宮的座向為座南朝北,圖13的下方為南方,也就是葡萄園和132階階梯的位置,黃色區域所標示的就是長條形、無憂宮的主建築;東側橘色區域是主建築的東翼~無憂宮藝廊,建於西元1755~1764年,這裡曾經被用來種植熱帶水果;之後則是腓特烈大帝用來收藏畫作的地方(圖14上圖);西側紅色區域則是主建築的西翼~新居室,提供了來訪客人更多的客房,新居室建於1771~1775年,建築外觀原則上比照東翼的無憂宮藝廊辦理,以彰顯整體建築的對稱性。另外北面還設置擁有88支柯林斯式柱、由兩座1/4圓圍繞成半圓形的柱廊(圖14下圖),這也宣示了這裡才是無憂宮的正面和主入口,腓特烈大帝無需爬任何階梯就可以驅車至此。

圖14 無憂宮東側藝廊和北側柱廊(下)

Day17-14無憂宮東翼和柱廊.jpg

(圖14說明

上:由葡萄園階梯登上小丘頂是位於無憂宮的南面,如果要繞到北面可以選擇由西側或東側繞行,我們走的是東側,因此先看到的就是東側藝廊;

下:北側由兩個1/4圓弧形柱廊所組成的半圓形柱廊)

東側藝廊和北側柱廊的建築風格和無憂宮的主體建築相同,都是以崇尚自然曲線、優雅為主的洛可可式風格,由於腓特烈大帝主導了整座無憂宮的設計,因此這裡的裝飾風格甚至被稱為"腓特烈洛可可風",這也算彰顯了國王的多才多藝吧!

由於無憂宮位於小丘頂上,建築物外圍的腹地不大,難以拍攝北側的全景,只能透過柱廊來欣賞宮殿的北側之美囉!(圖15)

圖15 透過柱廊欣賞宮殿的北側之美(下)

20190612透過柱廊欣賞無憂宮

無憂宮是柏林之旅的熱門景點,如果想要入內參觀的話最好早點來買票(目前已開放線上購票),因為像這樣的熱門景點通常都需要排隊!建議大家盡量在購票處開始營業時就去買票,以免人潮太多導致排隊曠日費時(有關購票資訊請上無憂宮官網查詢,官網連結會在景點介紹的最後附上)。

在購票(中文語音導覽)和排隊等待之後,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我們一起進入無憂宮內,來一趟腓特烈大帝的無憂之旅吧!

之前有介紹過無憂宮的主體建物是長條形配置,各房間的相對位置如圖16所示。

圖16 無憂宮室內平面圖(下)

Day17-16無憂宮內部平面圖.jpg

其中包括

No.1 the vestibule (門廳)

No.2 the ballroom (marble hall) (大理石廳)

No.3 Audience room (接見廳)

No.4 Concert room (音樂廳)

No.5 Royal apartment with study and bedroom (皇家房、書房和臥房)

No.6 Library (圖書室)

No.7 Small gallery (小畫廊)

No.8 to No.12 five guest rooms (5間客房,包括No.11 "Voltairezimmer" (伏爾泰房)和No.12 "Rothenburgzimmer" (羅騰堡房))

No,13 Servant room (僕人房)

因為參觀人潮眾多,在排隊時就會有工作人員引導,控制每次進入宮內的人數,所以還是老話一句:早點去買票。進入宮內後,可以領取語音導覽機(有中文可選),每一批次入場的遊客都會有工作人員引導參觀動線和協助語音導覽機的操作(主要是告訴大家在那個空間內該聽那一段導覽),不過如果遇到參觀遊客真的太多時,有些單一出入口的空間還真是進出不易,大家就盡量依照工作人員的引導吧!

無憂宮比之之前參觀過的新天鵝堡、主教宮等雖然是麻雀雖小,不過每個空間都各有精彩,礙於篇幅有限,我就挑選一些自己比較有感的來跟大家介紹囉!

[無憂宮內部簡介]

1. No.7 小畫廊

 進入無憂宮後,眾多的遊客們必須先在東側小畫廊稍做等候(因為接著要參觀的每個房間空間有限,工作人員須控制各空間的人流),不過大家也可以趁等候的時間欣賞一下小畫廊的天頂壁畫和腓特烈大帝所收藏的畫作(圖17)。

圖17 小畫廊(下)

Day17-17無憂宮小畫廊.jpg

(圖17說明

左:由這張照片就可以知道無憂宮有多熱門)

小畫廊的天頂壁畫是由瑞典畫家Johann Harper(約翰.哈珀)所創作,主題是花神Flora(弗洛拉)和她的小天使助手將鮮花從天灑落(圖17右上)。

依照參觀動線,接著要參觀的應該是No.6 圖書室,在無憂宮內,幾乎所有的房間都是呈現長條形的配置,唯二的例外就是No.6 圖書室和No.12 羅滕堡房(客房),因此圖書室有點像是一間密室,它必須經由臥室的通道才能進入,這也是屬於腓特烈大帝的私人空間,外人不得入內。不過很可惜的是當天參訪的人實在太多,藏書達2,200本的"小"圖書室被擠的水洩不通,進出困難,工作人員只好引導我們直接前往下一間房間~No.5 皇家房,這間無緣的圖書室就只能"路過"啦!)

2. No.5皇家房

 在介紹皇家房之前,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無憂宮的室內平面圖(詳圖16)。無憂宮基本上是以南北向軸線為中心軸的左、右對稱的建築,由位居中央的門廳(No.1)和大理石廳(No.2)進入後,東側的所有空間基本上都是屬於腓特烈大帝的私人空間;西側的空間則都規劃做為客房。因此接下來要參觀的就是位於東側、屬於宮殿主人的各個房間啦!

皇家房原本是腓特烈大帝的書房和臥房,不過這間房間卻是目前無憂宮中唯一一間不是原始樣貌的房間。在腓特烈大帝去世後,繼任的腓特烈.威廉二世命人重新裝修了這間房間,新的裝潢捨棄了原本繁複而華麗的"腓特烈洛可可風",改變成乾淨、簡潔的古典主義風格。整個房間區隔成一大一小的兩個空間,這裡是當時的權力中心,雖說腓特烈大帝希望無憂宮是他暫別世俗煩憂的渡假別墅,不過他依然皇家房裡接見重要官員,並且在此制訂律法和命令;這裡也是他最後離世的地方。

圖18 皇家房(下)

Day17-18無憂宮皇家房.jpg

(圖18說明

左上:新裝潢的天花板去除了鍍金耀眼的洛可可裝飾,改為較簡潔的顏色和圖案;

左下:整個皇家房區隔為一大一小的兩個空間,這間是大間的,雖說是夏宮,不過房內依然設置了壁爐;

右上:這張扶手椅位於大間裡的一角,據說腓特烈大帝就是這張扶手椅上過世的;

右下:這裡位於小間內,或許也是原本的臥室,只是目前只擺設了一張書桌和幾張椅子)

3. No.4 音樂廳

 順著參觀動線前進,接著要參觀的是位於皇家房隔壁的音樂廳。

一進入音樂廳,你一定會對整個充滿著白底、繁複金色曲線雕刻的空間感到震撼不已!另外透過牆面上懸掛的多面鏡子,更將整個空間帶入了另一個延伸、虛幻的世界,這裡就是德國最美的洛可可風房間之一。

腓特烈大帝除了是位明君之外,也是一位充滿熱情、才華洋溢的長笛演奏家。透過一架演奏鋼琴、一支樂譜架和鋼琴上的長笛,彷彿就看到了忘卻煩憂的國王,在他喜愛的洛可可風空間中盡情享受吹奏樂曲的樂趣呢!(圖19)

圖19 音樂廳(下)

Day17-19無憂宮意樂廳.jpg

(圖19說明

上:與前一間皇家房迥異的天花裝潢,這才是原本腓特烈大帝最愛的洛可可風;

中:一架演奏鋼琴、一支樂譜架和鋼琴上的長笛道盡了宮殿主人對音樂的熱愛;

下:仔細觀賞,這些金色的雕刻充滿了模仿自然的曲線和反曲線,除了眾多的植物、葉片之外,還有猴子、狗等動物和Putti點綴其間;對了,腓特烈大帝也是位喜愛狗狗的國王喔)

4. No.3 接見廳

 繼音樂廳之後,下一間房間是腓特烈大帝用來接見來訪賓客的"接見廳"。

接見廳的裝潢同樣以金色的雕刻做為主軸,不過與音樂廳不同的是,天花板的部份只有邊框的一圈採用了白底、金色雕刻的樣式,邊框的中央則是和之前參觀過的小畫廊一樣採用天頂壁畫來裝飾。牆面的部份掛滿了數量可觀的畫作,這些大都是宮殿主人最喜愛的幾位法國畫家的作品,包括Jean-Baptiste Pater(讓.巴蒂斯特.佩特)、Jean François de Troy(讓.弗朗索瓦.德.特洛伊)、Pierre-Jacques Cazes(皮埃爾.雅克.卡茲)、 Louis Silvestre(路易斯.西爾維斯特)和Antoine Watteau(安托萬.華托)等人(圖20)。

圖20 接見廳(下)

Day17-20無憂宮接見廳.jpg

(圖20說明

左上、左下:接見廳相對其他的房間而言空間稍小,不過掛滿畫作的牆面讓人彷彿置身另一間畫廊;

右:即便牆上幾乎掛滿了畫作,壁壚的上方以及對面的牆上還是裝設了大面鏡子,這或許說明了宮殿的主人是位著重服儀的國王)

除了接見來訪賓客之外,這裡也是腓特烈大帝的餐廳喔!

以上參觀的各房間都位於無憂宮的東側,這裡是屬於腓特烈大帝的私人空間,接下來要進入的就是公共空間和賓客們的客房囉~

5. No.2 大理石廳

 大理石廳位於無憂宮中央圓頂的下方,是做為宴會廳之用,它有一個橢圓形的屋頂,陽光可以由屋頂中央的開孔流洩而下進入室內,據說這樣的設計構想來自於羅馬的萬神殿(圖21)。

圖21 大理石廳的屋頂天花(下)

Day17-17大理石廳的屋頂天花.jpg

(圖21說明

左下:橢圓形屋頂的中央開孔構想來自於羅馬的萬神殿)

整個屋頂天花是以白色為底、鍍金的灰泥浮雕做為裝飾,細看這些灰泥浮雕,它們多半是以葉片、植物等崇尚自然的曲線為主(圖21上圖);另外在橢圓形天花板下方的飾帶上,還可以看到一些可愛的Putti雕像俏皮的伸下他們的小胖腿喔!

立面的部份共有八對的柯林斯式柱撐起了橢圓形的屋頂,這些柱子採用了來自義大利卡拉拉(Carrara)的白色大理石,它們高挑又壯碩的柱身讓宴會廳更顯氣勢非凡!另外在門的兩側還立有兩座雕像,分別為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祂同時也是音樂和舞蹈、真理和預言、詩歌之神)(圖22左圖))和自然和生命女神烏拉尼亞(Urania);地板的部份則採用義大利的大理石拼花,同樣的,許多拼花圖案依然採用了以葉片、植物為主的自然曲線(圖22右圖)。

圖22 大理石廳的立面(下)

Day17-18大理石廳的立面.jpg

大理石廳的三面大型開窗面對的正是南面廣闊的無憂公園,不過很可惜的是,如果賓客由北面的大門進入宮殿,他們有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正處於特殊且美麗的階梯葡萄園之上。

離開位居無憂宮中央的大理石廳,接下來要進入的就是位於宮殿西側的客房囉~

6. No.8~No.12 五間客房

 走進客房,就會發現裝潢的風格略有改變,雖然仍屬洛可可風,不過整體的感受就比東側的各個房間素雅許多。這裡以素淨的天花取代了充滿金色雕刻的華麗風;牆面的部份也減少了許多金色的元件,只在畫框、鏡框及傢俱邊框上仍保留著金色的元素。這樣的描述似乎讓客房的整體感受失色不少,不過別擔心,設計者在減去奢華的同時也加入了一些小巧思,讓每間客房看起來都各有千秋,接著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客房的特色吧!

No.8 客房

 相較於剛才參觀過的大理石廳,這間客房的裝潢給人的感覺就是素雅,房間的天花和牆面都是以白色系為主,雖然少掉了東側房室內充滿金光閃耀的華麗風,但牆面上植物、人物的浮雕卻以一種金色和粉紅色相襯的線條刻繪成圖案,再輔以畫框、鏡框以及傢俱邊框上的金色鑲邊,使整個房間充斥著夢幻少女風,這或許就是來訪女賓的最愛吧!(圖23)

圖23 No8客房(下)

Day17-23No8客房.jpg

(圖23說明:雖然牆面上的浮雕不若東側房室內的那般金光閃耀,不過圖案依然是以植物曲線的刻繪為主)

No.9 & No.10 客房

 繼續往西走,接下來的兩間客房在傢俱的配置上大致和No.8客房相仿,最大的差別在於牆面的裝潢顯得更加素雅(連雕花裝飾都捨去),只剩下鏡框、畫框及傢俱邊框還保有金色的元素;另外還有一個變化是顏色,有別於No.8客房的白,No.9客房在部份牆面、椅面和床簾採用藍灰色做為配色(圖24);而No.10客房在這些位置則採用了粉紅色(圖25),似乎就像室內裝修常見的男孩房和女孩房一樣。

圖24 No.9客房(下)

Day17-24No9客房.jpg

(圖24說明

左:壁爐位於西側;

中:床鋪位於北側;

右:房間的北面和東面(掛滿畫作的那面))

圖25 No.10客房(下)

Day17-25No10客房.jpg

(圖25說明

左上:房間的西面(粉紅色牆面)和北面;

右上:房間的北面和東面(壁爐那面);

左下:這張照片袔以看出無憂宮直通式的開門位置和滿滿的參觀人潮;右邊窗戶望出去就是南面的無憂公園;

右中:房間牆面上幾乎掛滿了畫作,這張照片攝於西面門旁;

右下:近看畫作,有多幅是義大利水都威尼斯的風光)

No.11 客房(伏爾泰房)

 如果你以為其他的客房裝潢也和No.8~No.10 這三間客房雷同,那你可能就低估愛好藝術的宮主了。腓特烈大帝交遊廣闊,不過只有被視為摯友的少數人才會被受邀到忘憂宮長住,而法國知名文學家、哲學家和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就曾是其中之一。要怎麼說明這位哲人和宮主的好交情呢?其實看看這間客房的命名就知道啦!無憂宮的西側共規劃了五間客房,只有兩間是以宮主摯友的名字加以冠名,No.11 伏爾泰房就是其中之一。

伏爾泰本名弗朗索瓦-馬里‧阿魯埃(François-Marie Arouet),"伏爾泰"是他的筆名,西元1750年時,他應腓特烈大帝之邀來到柏林,並且成為了好友,也因此曾常住在無憂宮內。不過伏爾泰聰明過人,言詞文筆犀利,與身為軍事天才、個性強硬的國王或其他與國王親近的人士難免意見相左,時間一久分歧更劇,最後伏爾泰在1753年時離開了普魯士。

雖然最終他們無法成為一生的摯友,不過由伏爾泰房的裝潢似乎也不難看出宮主對這位賓客的情感。素淨的白色平頂和鵝黃色的淡雅牆面上佈滿了精美的花飾浮雕,甚至連中央的吊燈上都裝點成漂亮的花叢;(圖26)

圖26 No.11 伏爾泰房(下)

Day17-26No11伏爾泰房.jpg

(圖26說明

左下:鏡子上方還以浮雕的方式做出了簾穗的圖案,非常特別)

另外,喜愛大自然的宮主還在牆面上加上了鶴、猴和鸚鵡等動物,來到這間房間就像是春神降臨,或許這就是伏爾泰來到無憂宮時帶給宮主的感受吧!(據說腓特烈大帝有同性戀傾向) (圖27)

圖27 伏爾泰房裡的動物圖案(下)

Day17-27No11伏俺泰房特色.jpg

(圖27說明

上:近看鏡子上方的雕刻圖案,包括有彩色的植物、花朵和水果;兩側則各有一隻栩栩如生的鸚鵡

中:位於牆角的

下:伏爾泰房內的猴子圖案)

除了伏爾泰房之外,位於最西側的圓形客房(No.12)是另一間以房客的名字來命名的客房,那就是腓特烈大帝的另一位摯友~羅滕堡伯爵常住之處,他一直到1751年去世時都住在這間客房內。不過在我們參觀當天這間房間並未開放,有關這位伯爵的住所就只能"路過"啦!

無憂宮(Schloss Sanssouci)相關資訊

地  址:Maulbeerallee, Potsdam;

介紹網站無憂宮官網(有英文版,包括開放時間及門票價格)。

三、歷史磨坊(荷蘭風車)

 參觀完無憂宮後可別急著離開,腓特烈大帝在廣大的無憂公園中投入了大筆的金錢和人力建造了大小不一的宮殿群,每座建築也都擁有自己的故事,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公園內的其他建築吧!

位在無憂宮西側的道路旁矗立著一座大風車,來到這裡彷彿1秒飛到荷蘭,這座風車其實是一座磨坊,而且這座磨坊還有一個與腓特烈大帝有關、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腓特烈大帝是個喜歡讀書的國王(難怪無憂宮裡有座圖書室),不過每當磨坊運作時所產生的聲音總是干擾到國王的閱讀,於是國王便下令將磨坊搬走,不過磨坊的主人不服,還一狀告上柏林法院,最後居然獲得勝訴,國王雖然貴為一國之君,還是接受了法院的判決,於是磨坊依舊留在原地繼續"打擾"著國王,由這個故事也可以看出腓特烈大帝為什麼能受到人民的喜愛和尊敬了。不過現存的風車其實並非當初"打擾"國王的那座,原先的磨坊已經因為倒塌而拆除;現在的這座是後來由荷蘭移民所搭建的風車磨坊喔!(圖28)

圖28 歷史磨坊(下)

20190612無憂公園中的歷史磨坊

四、橘園宮(OrangerieSchloss)

 經過歷史磨坊繼續向西前進,不到10 mins的步行時間就會看見一座正面寬達300 m的淡黃色宮殿式建築,這座建築就是"橘園宮(城堡)"。

初見橘園宮,一定會對它長達300 m寛的正面、方正的造型、前庭寬闊的草坪、噴水池、雕像等整齊的佈置而感到讚嘆不已(圖29 & 圖30)。

圖29 橘園宮(一)(下)

Day17-29橘園宮一.jpg

(圖29說明

上:橘園宮是一座規劃完善的宮廷別墅,除了氣派的建築物之外,前庭還有漂亮的草坪和噴水池;

左下:和無憂宮類似,橘園宮也是座落於小山丘上,宮殿前方依地勢分為上、下兩層,這張照片是下層的大草坪;

右下:宮殿的正前方有座頗有氣勢的雕像,這位就是橘園宮的建造者~腓特烈.威廉四世國王)

圖30 橘園宮(二)(下)

Day17-30橘園宮二.jpg

(圖30說明

左上:橘園宮的兩側長廊都是溫室,種植了包括德國較少見的熱帶植物,讓宮殿在冬天時依然能擁有夏日的氣息;

右上:宮殿外的女神雕像;

左下:宮殿大門左側(由宮殿外面對大門)的女神雕像;

右下:橘園宮大門)

它是無憂公園中最後一座建造的、而且也是最大的建築物,橘園宮是由腓特烈大帝的繼承者~腓特烈.威廉二世的孫子腓特烈.威廉四世所建造的,這位國王被稱為是"王位上的浪漫主義者",他熱愛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風格,而這座橘園宮正是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別墅做為範本所建造的,它也為無憂公園引入了熱力四射的地中海風情。

橘園宮建於西元1851~1864年,它的兩座方形塔樓間的大露台據說是無憂公園中最佳的觀景台;另外位於宮殿內部中央位置的拉斐爾大廳(Raffael Hall)收藏了超五十幅的義大利大師畫作的複製品,也是橘園宮必看的亮點之一;當冬天來臨時,充滿異國熱帶風情的各種植物則會被放置於長形的大廳之中,只能說普魯士的諸位國王們對於建築和生活都很有一套自己的見解啊!

不過無憂公園中宮殿著實不少,基於時間有限我們並未入內參觀,有關最佳觀景台和拉斐爾大廳中的畫作就留待大家親臨現場時再自行品味囉~

五、無憂宮內部參觀

 補充說明一下,以時序上來說,我們的參觀順序是無憂宮的外觀->歷史磨坊->橘園宮->之後才回頭參觀無憂宮的內部,這是因應無憂宮內部開放時間和購票、排隊人數所做的變通。如果排隊人數太多,其實歷史磨坊和橘園宮就在附近,臨場應變一下才不會空等太久喔!(入內參觀含中文語音導覽內部拍照另需付費3歐元/人,如果多人同行可以選一位最會拍照的負責付費拍攝即可)。

六、中國茶亭(Chinese House)

 在離開無憂公園,前往德鐡 Potsdam Charlottenhof 站搭車之前,位於橘園宮南方不到800 m的地方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小亭子不妨順路參觀一下,這座小亭子有個很東方的名字~中國茶亭(Chinese House)(圖31上圖)。

話說十七世紀時東、西方貿易日漸發達,荷蘭人將中國的珍珠、絲綢、瓷器等物品帶回歐洲的宮廷之中,當時擁有中國的物品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腓特烈大帝在逐步規劃無憂公園的同時也突發奇想,請建築師J. G. Buring設計了一座具有"中國風"的亭子,這座亭子由平面上看來像是一片具有異國風情的三葉草,亭子中央有一個圓柱形的房間,由圓柱形再向外擴展出如三葉草般的三個外伸空間;至於沒有外伸的部份則各由四支鍍金的砂岩柱支撐著屋頂,這些鍍金的柱子是一位受僱於腓特烈大帝的瑞士雕塑家所做;除此之外,亭子的四周立著許多穿著中國服飾的金色雕像,這些雕像則是由J. P. Benckert(約翰.彼得.本克特)和J. G. Heymüller(約翰.戈特立布.海米勒)兩位雕塑家所雕刻(圖31下圖);不過嚴格的來說,中國茶亭的建築造形一點也不中國(和中式花園中的亭子完全不像),或許腓特烈大帝和建築師並未親眼見過中國的建築吧!

圖31 公園內的中國茶亭(下)

Day17-31無憂公園的中國茶亭.jpg

(圖31說明

上:隱身於無憂公園中的中國茶亭,公園內步道眾多,曲徑通幽,再加上有關"Chinese House"的標示牌並不多,請大家耐心點尋找

下:整座茶亭最有中國風的大概就是圍繞在四周、穿著中國服飾的金色雕像了)

無憂公園中宮殿和建築眾多,除了以上介紹的之外,還有腓特烈大帝建造的新宮(Neues Palais)、為了王儲腓特烈.威廉四世和夫人伊麗莎白修建的夏洛滕霍夫宮(Schloss Charlottenhof)、採用義大利別墅風格的羅馬浴場(Römische Bäder,建築外觀和我們之前造訪的特里爾皇帝浴場(Kaiser Thermen)風格大不相同,害我們著實找了好一陣子)等,如果想要認真參觀或許得花上超過一整天的時間,不過德國值得一看的皇宮建築真的不少,所以最初規劃行程時就只設定了像新天鵝堡、符茲堡主教宮、無憂宮等較知名的幾處入內參觀,其他的宮殿建築就只能暫時錯過囉~

看完德國的中國茶亭後,我們就要告別無憂公園,繼續搭乘德鐡返回柏林,進行此次德國想GO就GO19天旅程的最後一個行程~柏林半日遊了,敬請期待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蘭 的頭像
    法蘭

    旅遊想GO就GO,你也做的到!@跟著法蘭去旅遊

    法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